夏去秋來,秋去東來,冬去春再來。
漁村之事又過去了好幾個月。
此時距離師徒二人離開大青山茅廬已經是過去了十八個月了。
從渡過大河后,一路朝著南方靠近,期間一路上倒也沒有再發生什么奇異之事。
絕大多數情況下,師徒二人都是走在無人通行的鄉野小道中。
這種鄉野小道人跡罕至,想來只有些極少數的獵人才會從此地通行,此地不乏一些荒郊野獸,不過只是些豺狼虎豹,并不是什么妖魔邪祟,以至不值一提。
拋開在這些道路上默默行走的時日,師徒二人只有極少部分的日子才會去一些驛站中。
與先前去驛站一樣,他們去驛站主要還是去置辦些干糧物品,還有更多的就是一些衣裳了。
衣裳當然不是給李儒自己購買的,他自稱一個老頭兒根本不需要什么新衣裳,自家徒兒倒是需要,畢竟是小童,身軀長得還是很快。
這些小小金銀倒也不用節省什么。
山嶺半山腰的位置,眼下則是個淺淺水潭。
水潭清澈見底,沒有魚蝦,水底則是有一些圓滑的石子。
能看見不少絲滑冰寒的水流順著石子流淌,滑過水潭邊緣的一些水槽,呈現出一個小小瀑布的滑下這小山之下。
竟然是個落差有那么十幾丈的小瀑布了。
再去看了看。
李玄舟明顯是長開了不少。
年紀已經是正式來到了圓滿的大十歲。
一個時辰前,來自于師傅那簡單但真實的一句問候之后,他換上了一件新的布衣。
以往衣裳單薄是其次,主要還是太小了一些,不方便行動。
現在這灰白色的布衣就是從之前的驛站中購買的。
換上后,李玄舟頓時感覺清爽的很。
挽著衣袖,雙腳踩在清澈微寒的小水潭中,彎腰捧了些水洗干道髻,再用一根尋常黑繩束在腦后,伴隨著天樞日漸強悍,現在李玄舟耳清目明,舒坦無比。
而李儒悠哉的靠在一棵大樹的旁,竹囊就這樣放在他的身邊。
他現在看著自家徒兒干爽整潔的模樣,心中也是滿意,再看李玄舟朝著自己走過來,點頭善意笑著的同時,他是將目光落在了自己徒兒的身上了。
換了一身新衣服的李玄舟此時已經是有那么點小道長的感覺在里面。
眉目緩和,鼻息平靜,修為逐漸加深,以至這面皮也是往日白了一些。
雖不至于和大家公子哥相提并論,但相對于他以前黑漆漆小木炭的模樣已經是好太多了。
配合這一雙讓人感覺到心平氣和的黑色眼珠子。
現在不說李玄舟是十歲,怕是夸張說他已成年都沒有問題。
若是有人引薦,弄不好還是可以去祠堂里面教書了。
“玄舟我們現在此時所在的這一片山嶺就叫做桃花嶺了。”
“穿過面前桃花嶺,再走半年,途徑一些山崖,我們就能達到最后的胡月大城了。”李儒則是輕松說道。
李玄舟頷首作揖。
他來到了這小瀑布的旁邊,目力朝著遠處瞭望。
山腳下果然有一片火紅的桃花樹,時機未到,桃兒未見一顆,這遍野粉紅倒也是別有一番美感了。
自上朝下的看著,這桃花樹林真的不是一般的綿長,粉白的桃花樹更是吸引了不少的游子前來賞玩,更是能夠隱約看見桃花樹林中一條大道。
“師傅,很多人在這一條大道上,我們要繞道嗎?”李玄舟這樣問道。
“是要繞道的。”李儒回答。
他這也是在李玄舟折回來的攙扶中站起來了,師徒二人一起俯視眼前這近乎百里夸張的桃花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