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倒是。我還是先不問你準備做哪道菜應對‘油炸’這個比賽主題了,這樣我才能保持對未知美食的期待感!”
“說起來我倒是有些事情想請教白老師,你作為一名高麗人,為什么會這么喜歡中餐,為此付出巨大的精力不停地往華國跑,拍了這么多紀錄片?”郝賢問道。
他心中想著的是當初在真味居,白重元教大家把鍋包肉泡在延吉冷面里吃的場景。
當時郝賢非常驚訝,連他這個自封的中餐通都不知道這種吃法,白重元明明是高麗人卻知道,其背后在研究中餐上花的功夫顯然不容小覷。
而以郝賢對高麗人的了解,他們就算喜歡某道中餐,也只會說“這是我們高立國發明的”,怎么可能認認真真把菜品當成中餐來研究甚至拍紀錄片介紹?
白老師實在是一股清流。
對于郝賢認真提出的問題,白重元卻是一副不以為意的樣子,笑了笑說:“因為好吃啊。”
郝賢不由愣了愣。
這個答案超乎他意外地簡單。
白重元繼續解釋道:“因為我覺得中餐好吃,所以我想讓更多人能夠吃到這么好吃的東西。每次我在華國遇到某種印象深刻的美食,我就會根據高麗人的口味改進一番,把菜品端給我家飯店的客人們品嘗,讓他們能分享我發現美食的快樂。”
郝賢這才想起來白重元不僅僅是一位美食家,和他一樣也是一名廚師。
他腦中電光一閃,突然覺得白重元剛剛的話似乎很重要,仿佛能給他某種啟發。他不由閉目沉思,眼前恍惚間浮現了一道人影,一道他無比熟悉的人影——
鄭新文。
一些畫面串聯了起來。
鄭新文為了哄青梅竹馬安娜開心,以俄國人的口味去改良焦炒肉片,最終誕生了鍋包肉這道名菜。
白重元明明是外國人卻無比喜愛中餐,將他遇到的中華美味帶回高麗,改良成高麗人喜歡的口味。
而他郝賢,無論如何都不愿意做左宗棠雞和李鴻章雜碎,不愿意迎合白人黑人客戶的口味,如果不是撞大運得到了《彭祖廚經》,現在的故鄉館別說扭虧為盈,是否還在營業都得兩說。
郝賢并不為自己當初的決定后悔,如果重來一次他還是會做出一樣的決定。
他只是意識到了一件事,意識到他和頂尖名廚之間所存在的某種差距……
就在這時,郝賢的思考被打斷了。
餐廳正面的兩扇電梯門同時打開,十輛懶人代步車依次從兩臺電梯里緩緩開出,一字排開。
每臺車上都堆著一坨肉山,滿身滿臉的橫肉,令他們的表情顯得有些兇猛。
肉山戰車向著中間的大圓桌開來,呈排山倒海之勢,宛如一道肥肉匯聚成的巨浪。
郝賢等人一時屏住了呼吸,然后一口涼氣“嘶”了出來,房間中的溫度都一下子提升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