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不過還是媽媽做的菜更好吃!”
“好,媽媽明天給你做好吃的!”
第二天上午,迪奧的母親因為過度操勞倒下了,再也沒能給迪奧做好吃的。
從那之后,他就一次也沒有再吃過漢堡……
大部分人挑食都是不吃胡蘿卜、不吃香菜、不吃青椒,然而迪奧卻成了一個不吃漢堡,尤其不吃漢堡中牛肉排的人。
如果郝賢知道迪奧的這段經歷,或許會從味覺心理學角度為他做出解釋。
這種現象叫做味覺厭惡學習。
不管人還是動物,如果吃過某樣東西后覺得不舒服了,那么自然而然就會為了避免傷害到自己而遠離這種食物,這是一種本能的防御反應。
味覺厭惡學習形成于攝取食物之后的大約12個小時內,在此期間如果發生了什么讓人感到不舒服的事,那么大腦就有可能自動回溯12個小時內吃過的食物,與之連結產生味覺厭惡。
只要經歷過一次味覺厭惡學習后,身體就會記住這種食物的味覺特征。
這里所說的不舒服,并不只是嘔吐、腹瀉之類的生理現象,還包含了心理方面的不舒服,比如吃東西的時候看到別人在自己面前吐得很惡心,比如有個很討厭的家伙一直在耳邊聒噪不停,都有可能導致味覺厭惡。
味覺厭惡學習和新食物恐懼這兩種因素,幾乎能解釋絕大多數的挑食現象。
迪奧的情況便是如此,他潛意識地抗拒漢堡,因為這會讓他回憶起母親的操勞,以及那個人渣父親有多么混蛋。
當藍藍路把芝士牛肉堡塞進迪奧嘴里時,迪奧眼前確確實實浮現出樂和母親有關的事情。
但是,他想起的卻不是那些痛苦和仇恨,而是和母親兩人分著吃漢堡時,兩人幸福的歡笑聲。
那是一種寒酸的、絲毫無法讓人羨慕的渺小幸福。
但那又是迪奧無比珍惜,渴望再次攥入手中的幸福。
“好吃,漢堡很好吃,媽媽,你也吃啊……”
迪奧雙膝跪伏在地,手上抓著半只漢堡,似乎想要遞給誰,卻又沒有遞的對象,唯有縱下淚水兩行。
藍藍路這次沒有再以歡樂的氣氛大喊“藍藍路”。
他優雅地鞠了一躬,輕盈地轉身退回了廚房里。
關上廚房門后,孑然獨立的藍藍路眼神里流淌過一抹和迪奧方才相似的情緒,然后用力甩了甩頭,擺出滑稽的姿勢,雙手高舉,輕呼:“藍藍路!”
……
故鄉館。
看完了西部賽區的預賽結果,郝賢久久不能成言。
郝賢不知道迪奧身上到底發生了什么。
他不知奧迪奧過去的經歷導致的味覺厭惡。
也不知道這味覺厭惡已經被藍藍路的漢堡擊碎。
他只知道,沃爾頓漢堡的主廚,那個看上去滑稽的小丑,實力很強、很強……
因為,郝賢現在做出來的美食可以讓客人露出笑容。
這已經是他拼盡全力的成果。
這已經是兩個月前的他無法奢望的強大。
而藍藍路的漢堡,卻可以讓人哭。
哭的那么撕心裂肺,好像哭盡了此生所有的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