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單,他早就已經沒有在練炸技了。
刨去買菜、洗菜、摘菜、刀工這幾個原料預制類技能不算,郝賢在烹飪方面達到主廚級或以上的技能只有蒸和炸。
炸是怎么練出來的,讀者諸君一清二楚,但是,蒸這個技能他又是怎么升上來的呢?
別忘了,武漢的早市可不是只有油炸食物,清蒸蓮子,藕粉,這些都可以學啊!
而郝賢最最在意的,始終是大街盡頭拐角那家沔陽三蒸。
當初第一次進入記憶珍珠時,郝賢其實就很想去那店看看,只不過因為預賽的主題是炸,他才忍住了,強迫自己輾轉于一個個早餐攤訓練炸技。
這段時間以來,郝賢終于得償所愿,每天晚上睡覺前進入記憶珍珠里,都會去沔陽三蒸店里修煉蒸菜技能,這才悄悄把自己“蒸”之一技練到了主廚級。
所謂三蒸,一開始就是粉蒸肉、粉蒸魚、粉蒸青菜。
這只是早期的分類,發展到后來,又分成了三大類:
一、水產類:以粉蒸鯰魚、粉蒸青魚、粉蒸鱔魚為代表;
二、畜禽類:以粉蒸肉、珍珠丸子為代表;
三、蔬菜類:以茼蒿蒸螺螄、太極蒸雙蔬、粉蒸蓮藕為代表。
郝賢進入記憶珍珠后,駕輕就熟地就同時做起了粉蒸肉,粉蒸魚和珍珠丸子。
粉蒸肉,將肉裹上大米粉再用醬料蒸,宛如把炸豬排蒸了一下。
粉蒸魚,雖然是淡水魚但不會有腥味,因為蒸魚里放了辣椒,所以味道辣辣的更好吃,也會有點像蒸過的炸魚排。
至于珍珠丸子,那更是美味無比。丸子核心的肉泥摻上馬蹄泥和雞蛋清,在外面裹一層糯米蒸,蒸完后散發出和珍珠一樣的色澤,所以叫珍珠丸子。
珍珠丸子在一些店的菜單上不會有,因為武漢太熱了,民國以來被稱為中國三大火爐之一,夏天做丸子很容易餿,所以只有在涼爽的時候才會做。不過郝賢不用顧慮這些,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初時,蒸籠一個個被堆得老高,蒸好的三蒸被一個個取下給了客人,蒸籠的小山又迅速矮了下來,然后又有新的蒸籠被堆疊起來……
郝賢覺得自己好像在拼積木一樣,充滿了快樂。
他現在的動作已經比最初快了很多,滿足了客人的點單后,還給自己也做了三份。
郝賢舉起筷子,夾起一塊粉蒸肉。
嗯,肉好吃!
他又夾起一塊粉蒸魚。
嗯,魚好吃!
他再夾起一粒珍珠丸子。
嗯,珍珠丸子好吃!
怎么吃哪個就覺得哪個好吃?
嗯,都好吃!
萬物皆可蒸,蒸來皆好吃,還可以隨意組合出成百上千種三蒸搭配,這便是沔陽三蒸的魅力!
這一晚,繼“炸”之后,郝賢的“蒸”技終于也突破到了廚師長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