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祂,正在窺伺未來。
在之后的兩個月里,故鄉館會不斷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愛好者,郝賢的名氣會越來越響。
同時,也會有許多慕名而來的挑戰者,讓郝賢在切磋中廚藝不斷進步。
其中最讓郝賢頭疼了一番的,竟然是一名云游天下的道士,
此人自稱竇弗惱,字甜咸。出場時還吟了一番詩號:“嘗遍人間有甜咸,無煩無惱無雜念。”
而他和郝賢比賽的內容,叫做“豆腐腦三爭霸”。
比賽雙方各需要制作三種不同的豆腐腦,分別是甜豆腐腦、咸豆腐腦、辣豆腐腦,請一百名顧客作為裁判,每人把所有豆腐腦都品嘗一遍,然后給自己喜歡的豆腐腦投上一票,如果都喜歡的話可以都投。
但是,會把票同時投給甜豆腐腦、咸豆腐腦、辣豆腐腦的人是十分稀少的,因為世人在豆腐腦這一美食上,有著著名的甜黨咸黨之爭!
喜歡甜豆腐腦的,往往對咸豆腐腦不屑一顧,而喜歡咸豆腐腦的,根本想不通為什么會有人往豆腐腦里加糖,至于辣豆腐腦黨,更是表示你們全部都是渣渣!
因此,理論上一名廚師做出的三種豆腐腦最多可以從一百名客人那里收獲三百票,但事實上能拿到一百票就已經說明你的手藝征服幾乎所有客人的胃了,因為客人們大多只會三選一。
不考慮有少數人可甜可咸的情況,想要打破一百票,就意味著要做出能征服甜黨的咸豆花或者征服咸黨的甜豆花!
這場比賽可謂讓郝賢愁禿了頭,竇弗惱做出的豆腐腦都是他多年積累苦修的成果,在甜咸辣三道上登峰造極,延邊水豆腐腦、牛肉鹵汁豆腐腦、四川麻婆豆腐腦,令挑剔如黃斯斯都贊口不絕。
郝賢在豆腐里泡了好幾天,頭都要泡禿了,都沒有想出該如何迎戰。
恰在這時,新的濫觴任務開啟,郝賢大呼“果然還是菜姬心疼我”,然后開開心心地去做任務,結果發現,這任務和豆腐腦三爭霸的比賽根本沒有任何關系,而是——
腌咸魚。
一千六百年前,東晉末年。一些先民因五斗米之亂逃難到了如今的港島,遠離亂世,以捕魚為生。后來,又有許多漁民從粵省的珠三角地區以及福建沿海陸續移居港島定居。
他們很多人以漁船為家,根本沒有自己的土地,還有人在岸邊負責曬咸魚、運送海鮮,這些人都被陸地上的人稱為“水面人”。
郝賢這次的濫觴任務,就是稱為一名靠海吃海的水面人。
由于船上的空間有限,水面人出海前會把基本的食材如米、菜、姜、蒜頭和食用油準備好,再帶上幾大袋粗鹽,盡量不帶瓶裝的調料,到了海上網到什么便吃什么,烹調基本就是蒸或者水煮。
大魚自然要留著帶回去換取蔬菜和日用品,至于那些賣相不好的小魚雜魚,就都在船上直接腌制成咸鮮,拿來下飯吃。
將海域刮掉鱗片,去掉內臟,在筲箕上撒一層鹽,放一層魚,再撒一層鹽,這樣就可以同時腌好幾層咸魚,且對于魚的原味絲毫無損。
魚腌好后,在船上拉一根繩子,把一串串的魚掛繩子上曬一天一夜吹干,就又能做成魚干。
郝賢魂穿后開始了他作為水面人的生活,一開始的時候還一驚一乍的,比如發現水面人居然會在船上養雞,他大吃一驚,雞居然也會暈船,他又大吃一驚……但久而久之,在經受一次次風浪的洗禮,面對一場場生命危險后,他終于——
成為了腌咸魚大師。
在郝賢完美制作出現代已快失傳的酒糟雞泡魚(酒糟腌河豚魚干)后,他完成任務回到了現代,然后靠著酒糟豆腐腦和咸魚豆腐腦險勝下豆腐腦三爭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