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窩】
用竹簽穿著吃。
是米粉做的和面粉做的面包不一樣,外表很脆里面筋道。
【武漢糯米雞】
在米飯里加調料然后油炸。
【糊湯粉】配【油條】
糊湯是黏稠的湯,粉是煮熟的米粉。
河鮮煮透做成的糊湯,喝一口沒什么河鮮的味道,因為胡椒的味道很濃。
在中國的一些地方油條是直接吃的,在武漢卻是要泡一泡糊湯,蘸糊湯吃起來和直接吃口感完全不同。
【魚頭泡飯】
紅燒魚頭,在鍋里放入蔥姜蒜一起炒,放入醬油,再放入食材進去燉,大火燒。
調料濃郁的味道進了肉里,但咸味不重,不配飯吃都不覺得咸。
魚鰭部分的肉因為運動量很多,很勁道很好吃。下顎部分有很多膠原蛋白。
一桶熱熱的米飯,盛一碗出來把魚頭湯汁泡進去。濃郁的魚肉味道很純粹,一點都不腥。吃著吃著,還會感覺有香醇的味道涌上來。
再挑點魚肉,放進湯汁泡飯,用勺子把肉弄碎,一起吃。肉質非常柔軟。
【炸炸】
食材:土豆、香菇、平菇、茄子、蓮藕、薄豆腐、豆角、里脊肉、雞排、雞皮、蝦丸、魚丸、韭菜、辣椒……
蘸醬:番茄醬、香辣醬、孜然醬、麻辣醬
炸了又炸,所以叫炸炸。
全部油炸,統統油炸,但不是炸到酥脆,而是像焯水一樣炸到熟就好。
肉是已經調好味的,和麻辣燙的味道有點像,放在油里炸,感覺會很油膩,但其實意外地并不油。
炸炸本身并不比燒烤好吃,只是創意比較少見,武漢人也不是都愛吃,而且吃了之后就沒肚子再吃別的了。
很適合一邊學習食材的中文名一邊吃,答對就吃一口,答錯沒有。
【紅薯面窩】
也叫苕面窩、苕窩窩,油炸地瓜餅,吃起來甜甜的,賊好吃。
【牛雜火鍋】
牛骨湯湯底,牛雜,牛肉,排骨,蛋餃,蘿卜,油豆腐。
帶點麻辣味,牛肉和牛內臟切成小塊,一看就好吃。
牛雜最初來源于廣州,南方吃得多,現在已經全國都在吃了。武漢的內臟料理由于在碼頭工作的人很多,工人們為了在天冷的時候暖和起來,消除疲勞,用較濃的醬料去做。內臟油膩,調味很重。
蘿卜在牛肉湯里煮久之后就像晶瑩的藝術品,味道更是美味多汁。
吃完之后肚子飽飽的,人也熱乎乎的。
加寬米粉很搭。
【三鮮豆皮】
武漢有代表性的早餐。
大塊完整豆皮的翻面手法特別有觀賞性!
一般的豆皮是煮豆漿時會起的一層膜,把膜挑起來曬干或油炸或直接吃。武漢豆皮則是先煎大米和綠豆磨的漿,在上面澆上雞蛋液,放上蒸好的糯米,再倒上三鮮(香菇、豬肉、竹筍)。
外面脆脆的,里面的糯米很有嚼勁,咸口的豬肉炒竹筍,口感很好。
配大碗茶很舒服,配糊米酒更是絕配。
【油餅包燒賣】
碳水炸彈,熱量爆表,吃了一天管飽。
油餅包燒賣,燒賣包糯米和香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