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月月發的這兩張照片,是挺久遠之前拍的,楊帆看得出來。
因為,里面的柳月月和柳芊芊,比起現在要稚嫩很多。
那時的姐妹倆正值豆蔻年華,青澀純真,含苞待放,少女的那種清純極為顯著,一塵不染的氣質像是從畫中直直透射出來。
人間有很多美,就連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不同地方,不同角度,也可以顯現出不同的美來。
畫中多年前的柳月月和柳芊芊,就令人賞心悅目,嘆為觀止。
楊帆愿意稱這兩張照片為畫。
畫里,夜晚,兩姐妹正在一面湖上劃船,沉醉不知歸路。
輕舟如一片葉子,飄在干干凈凈的湖面上。
不問來處,不知去向。
相機像素很高,高到能拍出漫天的星辰,與倒映在湖水中的星河。
畫面異常的美,小船和柳月月、柳芊芊是點睛之筆。
當一個人喜歡另一個人之后,不僅會憧憬兩人的未來,也會很高興很愿意分享兩人相識相戀前自己過去的點滴。
那是一種參與對方過去的方式。
柳月月喜歡那個地方,喜歡那個年齡段的時光,迫切想跟楊帆分享。
她時常幻想,自己要是從小認識楊帆就好了。
她可以參與進他的過去,他也可以來到她的過去,一路并肩走來。
“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楊帆給柳月月回信息。
聽到來信息提醒的柳月月,拿起手機,看到是楊帆的,只是懷著尋常的喜悅點進去。
點開后,看完這兩句詩,她頓覺整個人充滿了幸福感,就想立刻飛到楊帆身邊。
跟妹妹在湖中劃船,不管是當時,還是現在回想起來,都很美好。
現在,楊帆的這條信息,像是給這幅畫鍍上了一層無比金貴的色彩。
好比一支名貴的口紅,被裝進一個精致漂亮的禮盒里,變得更加高貴與稀奇。
當年泛舟湖間的種種美好與情緒,在這一刻才終于得到宣泄似的,一瀉千里。
柳月月感覺整個人都融化在那兩句詩中,對楊帆毫無抵抗力,任君采擷。
大多數人并不認識自己,無法開口說出自己真實的內心與心情。
有的詩人、作家認識他們,替他們發聲。
于是心靈之間有了橋梁,人們在這座橋梁上相遇相識。
“我想見你!”柳月月編輯信息,準備發送出去的時候,猶豫了。
然后,她刪掉,重新編輯:“我想家了。”
這個就沒問題了,柳月月發給楊帆。
楊帆看到后有點納悶,怎么是這個反應?
這兩句詩跟思鄉有關系嗎?
“想回家了?”楊帆回復信息。
“嗯嗯。”柳月月回復得很快,然后覺得火候到了,可以坦然說出剛才的想法:“回家就可以見到你了。”
這樣啊,楊帆有點hold不住了。
愛情就是這樣,一方的主動,很容易引爆另一方的熱情。
“我也想見你,想在你身上做春天在櫻桃樹上做的事情。”楊帆熱情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