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幾天時間,高原吃住都在超達化纖工廠,幫助他們解決生產工藝方面遇到的困難。
夜深人靜,高原提著兩罐青島啤酒走出嘈雜的廠房,在外面的水泥臺階坐下,打開易拉罐喝了兩口,喉嚨里發出一串舒爽的音節,感覺整個人都放松了下來。
“理論和實踐果然并不是一回事。”
高原頗有感慨的嘟囔道:“誰能想到呢,理論完備的情況下,竟然在生產工藝環節耽誤了那么多時間,遇到了那么多麻煩,老爸說的沒錯,工業這個東西,實在不是隨便就能做的。”
高原很自信,腦袋里有全套關于X纖維的技術資料,然而當他準備將知識和技術轉化為商品的時候,卻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
噴絲板的材質問題,凝固浴槽的引流問題,循環泵的功率和流速問題等等。
說實話,都是些不起眼的小問題,但是把這些小問題疊加在一起,就導致了X2型纖維絨,遲遲無法達到最高品質。
如果說X1型纖維有僥幸的成分,打了杜邦集團一個措手不及,從而大獲全勝的話。
高原非常清楚,X2型纖維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再有這樣的好運氣了,等在前面的全都是巨頭,不出手則以,出手必盡全力。
于是高原先是遙控指揮,最后干脆直接進駐工廠,和那些機械工程師們吃住在一起。
萬歲!
我們終于成功了!
身后車間里突然人聲鼎沸,高原沒有回頭,因為他早已經預料到了結果,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連續三天奮戰,阻擋X2型纖維大規模上市的最后一個障礙,也終于告破了。
“高總,原來你在這里啊!”
超達化纖的老板袁征,從車間一路找到外面,卻看到高原,坐在地上。
于是他也不顧自己那條昂貴的西褲,陪著高原一起坐,還打開另外一罐啤酒,和高原對飲。
高原微微蹙眉,他酒量一向很好,這兩罐啤酒本來是他打算自己喝的。
說起來,袁征袁老板還是高原的長輩,和高向南同志有著近十年的合作。
高原剛接手昆侖廠的時候,袁征叫他小高,現在已經改口叫高總了。
盡管高原并不在乎稱謂的問題,但是從這種變化里,很能夠說明袁征從半信半疑,到尊重敬佩的心路歷程。
“真沒有想到,你不僅發明了X纖維,還在機械工程領域有那么深的造詣,我手下那些工程師都對你心服口服,說你是機械自動化方面的天才呢。”袁征很有拍馬屁的嫌疑說道。
他暗暗下定決心,要不惜一切代價,維護好和高原的關系,畢竟高原才二十一歲,就展現出如此驚人的天賦,將來的前途恐怕無法限量。
“我兒子要是有高原一半的智商就好嘍。”袁征在心里感慨,“誰能想到吶,高向南那頭倔驢,竟然生了這么一個聰明絕頂的兒子。”
袁征對高原指了指車間里正在慶祝的人們,“大家都等著呢,跟我一起進去吧。”
高原沒有急著挪窩,而是問袁征道:“我記的你這廠子,最大產能可以做到日產五百噸吧。”
袁征撓了撓頭,“我這里有兩條一百噸的線,再加上那些幾十噸的舊型號,設計總產能五百五十噸每天。”
“實際產能呢?”高原笑著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