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實在太匪夷所思了,平坦的戈壁灘被整個圈了起來,沿著昆侖山腳下,一直延伸到塔里木盆地的深處。
首先鋪設的是公路,灰黑色道路模塊,被不斷從四面八方的工廠里,空運到施工現場,穿著機械外骨骼的工人們,負責公路模塊的接收與安裝。
安裝方式比較簡單,首先架設激光傳感陣列,確保路線筆直,然后用小型高分子熔融噴射機,像使用膠水一樣,將道路模塊路融連在一起。
飛行汽車降落,高原來到穿機械外骨骼的工人師傅身邊,興奮的介紹道:“由于高分子發泡材料的質量很輕,所以只需要十幾名工人師傅,就能抬起長度一公里,寬度六十米的道路模塊。”
“這些道路不僅起到交通作用,更是天空之城的基礎,我們打算干點瘋狂的事情,用高分子發泡材料,將城市打造為一個整體。”
“僅僅用語言的方式,很難讓大家理解,所以我們的主創團隊,制作了一段短片,大家看過之后應該就會明白,什么是天空之城,以及我們將通過哪些技術手段,來建造這座天空之城。”
唰~
高原話音落,短片立即開始播放,用三維動畫的方式,介紹天空之城如何從無到有,一點一點建立。
這絕對是人類建筑史上最瘋狂的一幕,天空之城由許多超高層建筑群組成,單個建筑群可以容納十萬人。
中央是CBD核心商業區,四周是高層居住區,居住區和CBD之間每隔十層,便有自動扶梯相連,居民想去中央商務區看電影的話,根本無需下到地面,選擇最近的空中扶梯便可。
除此以外,居民也可以通過呼叫飛行汽車的方式,完成不同建筑和樓層之間的移動,只不過自動扶梯免費,飛行汽車則是要按照距離付費,是城市里的飛行出租車。
如果說自動扶梯和飛行汽車,是空中移動方式的話,那么在天空之城的地面上,則主要依靠共享交通。
人力腳踏車,電動兩輪車,能夠帶著孩子去買菜的電動三輪車,甚至是共享電動汽車,電動大巴車。
視角繼續拉大,觀眾們看到,每一座大型建筑群之間的間隔是五公里,沿著昆侖山腳下一字排開,使用高速有軌鐵路彼此相連。
作為共享經濟的典范,天空之城壓根兒就沒有私家車這種概念,從不要錢的共享單車和電動扶梯,再到收費的飛行汽車和城際軌道,人類移動的效率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與此同時,占據的地面空間卻急劇縮減。
所有人都住在高密度建筑群中,那么周圍空地用來做什么呢?
抱歉,天空之城并沒有空地,有的只是森林,草原,湖泊,足球場,動物園,植物園,戶外野營中心。
人類居住在超高層建筑群中,將周圍的土地還給自然和綠色,走出建筑區,大片大片的綠地可以供人們游玩,嬉戲。
鏡頭再度拉高,從更高的空中俯覽,放眼望去是一片綠油油的大地,中間一點點白色的居住區,宛如森林中一座座白色的巨塔,每座巨塔中都生活著十萬人,一千萬人的天空之城,總共有一百座白色巨塔組成。
天空之城南方,是氣勢恢宏的昆侖山脈,山腳下有棧道,扶梯,高空索道,這些交通方式都可以抵達山頂平臺,而那些隱藏在森林中的徒步小徑,供勇敢的冒險者去嘗試。
昆侖山頂建有天然滑雪場,冬天可以滑雪,夏天冰雪消融,還可以滑草。
除此以外,昆侖山脈還有數不清的娛樂設施,建在樹梢的書屋,峽谷之間的吊橋,河邊的咖啡廳等等,似乎昆侖集團想把這里,打造成一個龐大的戶外山地中心。
而在天空之城的北方,西方,和東方,則分布著廣闊的農業區,種植糧食,瓜果,各類經濟作物。
湖泊區負責養殖魚類,同時還是孩子們喜歡的水上樂園。
為城市提供能源的,是大片光伏發電區,風力發電區。
總而言之,天空之城是人類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居住形式,由于建筑規模頗為高聳,人們仿佛生活在空中一般,因此而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