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大朝議之時進入金鑾殿朝拜的就是最高殊榮了。
四古皇朝根據太宗帝遷都的順序依次帶著各自的隊伍進殿。
最先是輔鎮南方的古夏皇朝,而后是輔鎮東方的古商皇朝,再而后是輔鎮北方的古周皇朝,最后是輔鎮西方的古秦皇朝。
于是一道算式在皇帝腦子里列了出來。
9(每個方陣使者的平均數)*4(四方)*24(一年大朝議的總數)*20(每國二十年一朝)=17280。
“嘖,國土上萬平方公里的國家就有近兩萬,難怪那些小國沒資格上殿了,要是都唱名讓他們過一遍,帝國也不用做別的事了。”
除了每二十年在神都正式亮一次相,提醒大家“我還在,沒死呢”,其他時候除非關系到一路甚至數路的大事件,或者觸動了某種鐵律,他們是再也難以在這世界中心的舞臺上露臉了,老國主死新國主篡什么的,自個玩開心就好……
當西方使者小隊也下場后,兩個小時過去。
不知是不是錯覺,正從發呆中走出來,再次振作精神的皇帝發覺整個金鑾殿的似乎都松了一口氣。
一眼掃去,確實滿朝上國風范的重臣表率,肅穆,威嚴……
切,裝得真像。
接待諸國來朝使者作為大朝議的一項重要工作,而滿朝臣子們最需要的就是要在列國使者面前展現出宗主國所應有的威儀和氣派,各個方面的!
每月兩次,一年二十多次,數十年下來,我就不信你們心里沒點想法,呵
朝堂上下都很有默契的靜默舒緩了片刻,似乎要把剛才繃起來的門面收起來留待下一次再使用,秦穆從座椅上站起,走到大殿中央,向皇帝意思一下的行了禮,就轉身面向群臣道:
“今日議題的第一項就是定年號,之前已經有了五個備選,分別是……”
秦相就那么洋洋灑灑的說著,就是領導講話的氣派,而他身后高高臺階上坐著的皇帝還真像個泥塑的菩薩。
群臣們都是聚精會神的看著聽著,至于上座的菩薩這一刻已經飛出了他們的小腦袋。
皇帝對這個情況是有預期的,沒有任何失落不滿,從圣堂回來后他就是真心實意的要做個“打卡皇帝”,上班混日子,堅決不搞事。
嗯,還是有個家伙沒被領導講話所吸引啊……察覺到那視線,皇帝扭頭看去,咦,不就是那賊眉鼠眼探頭探腦的老二嗎,這家伙今天還真變猴子了,在滿朝衣冠楚楚冠冕堂皇的文明人中格外礙眼啊。
見自己看過去,就一個勁的對自己眨眼睛……你還有火眼金睛不成,想看我的真身?
自己對他笑……他也跟著傻笑。
完了,老二傻了。
等滿朝焦點再次回到皇帝身上的時候,年號議論已經出結果了。
秦穆稟道:“陛下,經臣等一致決議,定年號為建安,始建基業,天下安泰。不知陛下可還有其他建議?”
一句旁白莫名在皇帝腦海中響起“……生逢建安元年,黃巾作亂,四海沸騰,曹丞相挾天子……”……
秦相爺,你的志向不小啊!
皇帝幽幽的看著他道:“準了!”
和前世皇帝有好幾種號不同,這里的簡單明了,年號即帝號,大概在太宗帝心中只要歷史能辨別你是誰誰誰就行,用不著亂七八糟來一大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