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河的水質是這五條河中最為特殊的,由于深層的地下河噴涌而出,使原來的河水變涼、河道變寬。地下河攜帶了豐富的有機質,使河道內的蘆葦蕩和各種水草生長旺盛,魚蝦蟹鱉種類眾多,兩岸的植被也很繁茂。因為水涼,魚蝦蟹鱉生長周期變長,肉質特別鮮美。”
許多人露出了想飽口福的神情,融暄更是直言不諱。
“那我一定得嘗遍所有的河鮮,才不枉來此一游。”
其他人紛紛贊同。
蘇恬萌略帶歉意,“只怕要讓大家失望了,最負盛名的涼河鯉魚,近年來已經成了稀罕物,就連家在景區的原住民都難得一見。”
融暄奇怪道:“水質變差了?還是出現了兇猛的肉食魚?”
蘇恬萌搖搖頭。
“都不是。因為草魚、鯽魚、鰱魚什么的都生長得很好,唯獨少了鯉魚。漁業專家給出的結論是,鯉魚在繁殖期遭遇氣溫、水溫、水質突變,導致產卵的親魚意外患病或死亡,魚卵孵化也成了問題,但難以解釋其他魚類生長正常。”
記者這個職業都是見多識廣的,馬上討論起來。
“肯定不是這些原因,不少淡水魚類的繁殖期差不多,怎么可能只有鯉魚遭殃?”
“也沒聽說鯉魚獨有某種重大致死性疾病,鯉魚能得的病,其他魚身上也經常見得到。”
“這么寬、這么長的河,不可能偷偷摸摸地只把鯉魚捕撈干凈。”
蘇恬萌沒放過這個插嘴的機會。
“并不只是這一條河,徊龍河的鯉魚前年就斷種了。去年龍爪泊秋捕,也沒發現幾條鯉魚。”
記者們對于奇聞趣事都很敏感,蘇恬萌這話一出來,頓時都興趣大增。
這么多人在橋上站了不少時間,有點阻塞交通的感覺。蘇恬萌引領他們回車上坐下,一邊沿著徊龍河緩緩北行,一邊講起有關龍的傳說。
百龍山里有好多奇形怪狀的山像是巨龍倒臥,有人說百龍山可能是巨龍的墳墓。
神話故事中,曾提到龍族回到出生地長眠,所以有些人說這里也是龍族的搖籃,甚至覺得有龍族沉睡在這里,因為歲月太久,以至于身上堆滿沙土巖石,還生長了樹木,看上去像是龍形山脈。
經常在龍吟閣附近聽到的龍叫聲,專家判斷是山體結構導致風速異常產生的。但有時聲音過于逼真,真的像神獸在怒吼。而且省內外的景點都沒出現過類似聲音,很難不讓人聯想。
其實不只是龍吟閣,百龍山里經常出現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聲音,有人說那是巨龍沉睡的鼾聲,一旦巨龍醒來,必將石破天驚,給百龍山帶來萬千變化。
不只是山,水也有關于龍的傳聞。
九曲十八彎的徊龍河,像是巨龍難舍難離、徘徊而行。
臥龍池雖然是徊龍河拐彎的地方分岔出來的,但池塘的形狀有點像張牙舞爪的肥龍趴在地上,四爪俱全,北端的龍口大張,南端的尾巴并入徊龍河。
于是,就有人說長達10.2公里的徊龍河是一條巨龍所化,臥龍池是嬰兒肥的小龍子。
鯉魚跳龍門的故事人人皆知,衍生的番外數不勝數,本地流傳的番外很符合魚類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