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記憶是靠觸發的,特別是沉在腦海深處的記憶。
之前岳東盤算哪些金魚養殖戶有可能遷移到華年街時,也考慮過這位大媽,卻沒有跳出與底蘊、口碑、特色、經營等密切相關的因素。
此刻看到她時,一下子涌現出許多記憶。
這位大媽名叫鄒愛蓮,大約六十七歲,身體卻很硬朗,人稱老鄒婆。
“老鄒婆”的稱呼沒有不尊敬老人的意思,因為這條街上有三個姓鄒的,除了鄒愛蓮,還有一個五十來歲賣鸚鵡的、一個六十多歲賣花盆的。
大家聊天喊老鄒的時候,經常有分不清喊哪一個的,就有人把最愛湊熱鬧的賣鸚鵡的稱作老鄒,把悶聲不響賣花盆的叫老鄒頭,把賣金魚的鄒愛蓮叫老鄒婆。
漸漸的大家都習慣這樣的稱呼了,還覺得有一種親切感。
鄒愛蓮每次對新來買魚的拉回頭客時,也都告訴人家再來的時候記得找老鄒婆,類似于“米老頭”品牌的感覺。
岳東的父母都是商業系統的,從小就住在商業局的家屬大院。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小的時候,胡同外的那條街是青元市區趕大集的地方,那時候購物場所少,直到半下午還擁擠不堪,通常是天快黑的時候才能打掃完衛生。
岳東兩歲半的時候,發生過一件讓他難以忘懷的糗事。
那是一個冬天的傍晚,岳東在那條還沒打掃完衛生的街上玩,不小心踩爆了屠宰戶殺豬時丟在地上的豬苦膽,誤以為被噴濺到嘴里的苦膽汁是老鼠藥。
哭著回家時,因為胡同口對面標志性的磨盤被移走了,而錯過了胡同口。
他越走越覺得周圍陌生,但記得自己出了胡同是往北走的,所以往南走應該沒有錯。
就這樣走啊走的,一直走到貫南村的路口。
出門倒垃圾的鄒愛蓮見他哭的怪可憐的,上前問過之后,以為他真的誤吃了老鼠藥,趕緊回家拿了錢,把他送到醫院。
岳東的家里人發現岳東到了飯點沒回家,就出來找。
找遍了常去的地方見不到,就趕緊回來發動鄰居四處打聽,誰也沒想到岳東被送進了醫院。
鄒愛蓮帶著岳東從醫院回來后,岳東哭累了,也餓了,吃著飯睡著了。
鄒愛蓮讓老頭子看著,自己出去打聽誰家丟了孩子。
可惜的是,大家都知道有人打聽過,也都知道丟的孩子長什么樣,卻不知道丟孩子的人是誰。
已經晚上十點多了,好些人家都關燈睡覺了,鄒愛蓮就只好去派出所詢問。
還好岳東的母親鄧佳敏以為岳東被拐走了,已經報了案,派出所的人立刻帶著鄒愛蓮找到報案的岳東家。
鄧佳敏和熱心的鄰居去鄒愛蓮家的時候,岳東已經睡著了。
鄧佳敏看到他們兩口子不富裕,棉襖也破,還很是羨慕自己和鄰居們的穿著,就旁敲側擊地問了一下。
抱著岳東回家后,就把家里的布票拿出來,踹到口袋里準備好。
第二天上午,根據鄒愛蓮兩口子的喜好,買了足夠做兩身衣服的布料送了過去。
在那個計劃經濟的年代,布票有限不說,還經常拿著布票買不到想要的布。
鄧佳敏在商業系統工作,想買什么希望買到的東西,當然方便的多,鄒愛蓮兩口子的感激之情就不用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