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電建沒有市建那么多市政工程和公路建設的工程做。
至于后面的排名,黃國利畢竟不是建筑口的,不是太清楚,感覺其他的真的大多是泥瓦匠湊到一起。
那位土工師傅也不是很清楚,但他記得有亮點的是擁有石材廠的某鄉辦建筑公司,無論是板材和雕塑,都已經遠銷省外,但其它方面的優點不突出。景區里和華年街的雕塑、石磚大多是他們建筑公司的。
岳東忽然感到奇怪,既然葫平村的建筑公司那么優秀,為什么黃國利的廠子周邊有那么多的老舊房子還在使用?為什么不造個樓什么的?或者翻新改造一下居住環境。
黃國利很是無奈,葫平村的老村當前屬于城中村,在自己還小不記事的時候,甚至于還沒出生的時候,隨著國有工廠和其他單位的布局,村子陸陸續續分割出去一大半,那些村里人基本上都去城郊的葫平新村定居了。
后來人口越來越多,已經沒有城內和周邊的宅基地可批了,只能繼續向郊區延伸,雖然連不成片、集中不到一起,開個村民大會都相當麻煩,不過能住上新房子。
但城中村的居民,都覺得住在城里不論什么性質的戶口,都算是城里人。
在這個城鄉差距比較大的時期,有這種觀念是很正常的。
其實,老舊城區的改造早就被提上了市里領導的議事日程,葫平老村的西側那條街,已經有好幾家開發商考察測量過了,但開發不起!
因為沿街商戶和村民們都想趁著拆遷發點小財,甚至幻想著一夜暴富,幾乎都對開發商們獅子大開口,導致最近極少有開發商來談。
不只是沿街商戶和村民們做蠟了,只怕是市里也很光火和無奈,誰也說不準有沒有那個機會趁著拆遷發財了。
然而,這是必然趨勢,大家只能等,相關部門不可能讓村里蓋樓影響可能等來的統一開發,所以那一片都還是老房子。
而且一直沒法翻新,以免到時候到因為實際居住面積、新投入多少錢翻新等事情扯皮。
所以,不能因為那里都是老房子,就懷疑葫平村建筑公司的實力,那可是葫平村最大的企業,有四百多人!
他們跟隨燕建二處和市建從事過鐵路、公路、隧道、橋梁、堤壩、電站、碼頭、機場、運動場、廠房、劇院、旅館、醫院、商店、學校、高級住宅等許多土木工程的建筑活動。
還從事過電力、通信線路、石油、燃氣、給水、排水、供熱等管道系統和各類機械設備、裝置的安裝活動,對建筑物內、外裝飾裝修的設計、施工和安裝都有專門的技術人員。
岳東突然有一種買一送一的感覺!
以后華年街改造的活兒可能少不了,但總務科的人不可能經常三班倒忙活這邊,景區里也有不少事,平時看著他們沒那么忙,但真要忙起來也是夠可以的。
比如說雨季到來后的基礎設施建造和維修,辦公區、家屬院、宿舍區的整修和維護。
真到忙的時候,顧哪頭?
岳東原本打算忙過這一陣,就打聽一下哪個建筑公司可以作為長期的合作伙伴,卻沒想到建造華年街的建筑公司就是黃國利村里的!
原本的建筑方做改造工作,還有比這個更讓人放心的嗎?
而且,黃國利這么賣力推薦,肯定能說的上話。
合作的前景應該值得期待。
岳東當前就有改造綜合經營科辦公區的想法,黃國利就讓他帶去辦公室打電話,讓他直接和建筑公司的經理談,省得自己傳話傳歪了。
讓岳東沒想到的是,黃國利接通電話后,剛開口就吃了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