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事情沒有結束,韋一鳴感覺到對方不達目的不罷休。
一連三天,都有可疑的外地老板去他那里進貨。
進貨數額都不大,但都吹得天花亂墜,而且每個人的采購目標都包括了那幾款價格精確到厘的。
韋一鳴越對比越覺得蹊蹺,就把這個情況和魏良義進行了通報,讓魏良義心中有個數。
魏良義問到他給出的價格,韋一鳴說就是正常的批發價,如果這個時候抬高,也有可能讓對方抓住把柄。
魏良義覺得他做的很對,再次對他表示感謝。
其實韋一鳴想的挺深入,如果岳東真的因為這些價格問題,被懷疑這個懷疑那個的,最終被扯下科長的職位,他這個供貨商的形象肯定不保。所以得想盡一切辦法,讓岳東的形象在他這里是廉潔的。
他有心想問一下那把紫砂手壺的事,又怕魏良義想東想西的,干脆閉了嘴。
在他看來,岳東比他有腦子,處理這種事情肯定會恰如其分,要不然督查處的來不可能一點不提紫砂手壺的事。
逢三壽那邊也反饋給岳東消息了。
有一些人以藏友交流的名義,轉彎抹角的打聽低價位批發的雨花石撿漏的可能性有多大。
逢三壽聯想到岳東最近被審查的情形,覺得這事有點可疑,想一口否定,又覺得話說的太武斷,反而有欲蓋彌彰的意思。
況且撿漏這種事情也不是什么秘密,不過可能性很大的話,也就不稱為撿漏了。
所以,他只是夸大了撿漏的難度,承認有撿漏這種事情,但別想指著撿漏發大財。因為每一枚雨花石,都不知被多少人過了眼,真正有價值的,極少留在低價位里面。
當然,由于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所處的層次不一樣,文化水平也有差別,導致所認可的價格有偏差,甚至偏差很大。這屬于正常現象,誰也不可能因為這點偏差發大財。
其實決定價值的主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與各自的喜好有關。
從骨子里喜歡的東西,肯定會定價很高,但不見得別人也喜歡。
自己不喜歡的,可能定價很低,但在別人眼里就可能是個寶。
逢三壽云山霧罩的說了一通,無論對方的來意如何,都不可能在這件事情上做文章。
岳東沒想到對方這樣死纏爛打,好在自己不怕查,那就讓他們折騰吧,反正參與折騰的不可能都是他們自己人,肯定得有看似公正的人物一起參與,這樣才會顯得調查結果真實有效。
既然這樣的話,反倒是佐證了自己是清白無辜的,那么誣陷自己的人,就更好對付了。
話雖然這樣說,但他心里還是有點不舒服,做什么事都心不在焉,甚至吃飯都不香。
魏良義卻過來通知他一個好消息:趙行健今天晚上請客,吃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