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夷族中,巫祝的地位比部族首領的地位還要高。
云川認為,這很可能就是為什么統一大戰最后的勝利者是軒轅黃帝,而不是蚩尤的重要原因所在。
也是,我大中華自古以來就沒有神權高于皇權這樣的先例的原因。
因為,軒轅可以在族人吃不飽肚子的時候,把巫祝的東西拿出來換東西,而這一點,蚩尤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做的出來,族人即便是真的餓死了,他也不會這樣做,因為,沒有神,他們就活不下去。
而神靈這種東西,最是靠不住!!!
軒轅最后帶走了兩萬斤糧食,是背走的,最珍貴的東西是椿蠶,以及對云川來說沒用的龜殼,枯骨,以及蓍草。
數量最大的卻是無煙煤。
有了這東西,云川準備土法煉焦,再嘗試一次如何煉鋼。
軒轅走了,走的很急,看樣子是急著挽回嫘的芳心。
畢竟,有他逼迫嫫母的例子在前邊,他很擔心云川會走同樣的路。
云川依舊在為島上的糧食太多而煩悶。
事實上,在這個時代中,糧食太多就是一個偽命題,糧食永遠是不夠的。
只是人們有意無意的給糧食分了等級。
因為肉食比較容易飽腹,他們就認為肉食是最好的食物。
而肉食的來源太不穩定,太稀少,肉食的價值就被高估了,在有肉食的情況下,自己族人中間沒有幾個喜歡吃糧食,他們更喜歡吃魚,吃肉,吃蟲子……吃任何能吃的動物。
草籽,永遠都是最后的選擇。
島上,魚是不缺的,大河里的魚太傻,捕捉起來太過容易,而且就目前的捕魚速度來看,根本就比不上魚群自動送死的速度。
每天傍晚,阿布就會帶著人打開水坑口子上的竹柵欄,往水坑里丟一些糜子或者谷子,有時候還會丟一些云川吃剩的骨頭,等到天快亮的時候,就會把竹子柵欄放下來,然后就有一群人跳進水坑里摸魚。
收獲總是很好。
有時候,在太陽西斜,將大河照耀成血紅一片的時候,河面上就會有無數的魚從河水里跳起來,一個個都是那么的肥碩,那么的愚蠢。
基于此,云川覺得老天爺還算是給他幾分薄面,把這片魚獲繁多的土地給了他。
蚩尤比軒轅厚道的多。
至少,他帶來的貨物看起來就像是貨物,而不是一堆毫無用處的草根樹皮。
蚩尤的履歷跟軒轅非常的相似,他以興農耕、冶銅鐵、制五兵、創百藝、明天道、理教化,這些成就最終成為中華三祖的。
除過坐騎是熊貓這一點被人們詬病了數千年外,他勉強算的上是一個好人。
這個時代的好人的主要缺點就是沒事干就殺人,除此之外再無其它。
他們總是在不停地剝奪別人的生命,包括人的,野獸的,這一點也沒辦法詬病,因為,這就是他們的生活。
大地很大,資源卻不多,為了讓自己親近的人活下去,難免就會傷害那些不認識的人的利益。
蚩尤帶來的貨物其實也是食物,這種食物他們部族已經不吃了,正好帶來跟云川交換一些他的部族喜歡吃的食物,比如——草籽,比如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