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長官,還是盡早下決定吧,這么久一滴水都沒有下,還在不停的蒸發地上的水分,再不找出路,那可就遲了。”
“之前地殼運動的厲害,很多地方的方位都不準了,現在就連軍用衛星都聯系不上,到時候大家只能依靠經驗前行,前途未知啊。如果要出發,還是遵循一下廣大群眾的意見,不要到時候還落下埋怨。”坐在首位的長官也會無奈,自從徹底失去聯系以后,他是這個地方的最高執行長官,很多事都要他來做決定。但是現在這種情況,他不可能總是死守在這里,也要為底下的人尋找一條出路。
“那就每個地方都下通知,到時候讓他們自己選擇,看是繼續守護在這里,還是跟著咱們去尋找新的生機。”下完這個命令以后又把大家歸攏在一起,商討著往哪里搬遷穩妥一些。
就在外面干旱日益嚴峻的時候,平和村終于挖好了最后一口蓄水池。云幟新和云幟中也帶著隊伍遷徙到了縣城,他們以縣城為根據點,在那里開荒種地,維護這一片的治安。但是由于這段時間很多人都受不了家人在那里辛苦的求生存,而自己一點忙都幫不上,又有一大部分人把新的據點建設好以后就繳槍退伍回家,能堅持下來的人又不多了。
畢竟當時就有文件,以后就依靠每個地方的部隊來堅守治安了,如果不能堅持下去的,那也不強求,但是如果有反抗勢力,大家又要團結起來一起鎮壓。等到這一批人走后,云幟新依然帶著剩下的二十多號人堅守在那里。
隨著水位不斷的下降,這時候大家都無比慶幸當時挖了蓄水池,只要地下泉水不斷流,每一家輪流儲水暫時還是能保障村里的用水的。
其他村如果有效仿挖蓄水池的都無比慶幸,要不然這時候也會像其他村民一樣到處去挑水。
唯一讓大家慶幸的是經過這段時間辛苦的搬運,基本上每家每戶都重新砌的房子,雖然工具不齊全,起的不像平和村那么規整,但至少像那么一回事,不用再住到山洞或是草屋里了。
當然也有一些比較懶惰的,秉著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只是把之前的草屋再重新搭建寬敞一些而已。廉家就是其中的一個,用廉建鵬的話來說,每天下地種糧食都快把自己累垮了,哪來了精力再來砌房子?
而高淑真母子還真的說動了白家村的村長上高家村去說情,正準備這兩天就搬回高家村。
但是并不是搬到自己哥哥家,而是也是在新的村民聚居地重新分一塊地給他們母子另外建房子。
因為這件事,高舅媽都跟高舅舅又重新吵了一架,并揚言他如果在從家里帶東西給他妹妹,就連他一起也趕出去。至于高舅媽敢說這種話也是有原因的,高亮這段時間剛說好親事都準備定日子了,如果高淑真這個時候再鬧出什么再影響不好,到時候就連自己的兒子都會怪上他的。
至于高舅舅提出要去幫忙砌房子,高舅媽就沒有意見。但是她也不同意高亮去幫忙,畢竟地里的活還有這么多,總不能讓她一個人忙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