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擅殺毛文龍這個封疆大吏之后,分撥毛文龍的士兵二萬八千人為四協,任用毛文龍的兒子,那個年僅四歲的毛承祚、殘疾的副將陳繼盛、昏庸的參將徐敷奏、貪生怕死的自己的心腹游擊劉光祚為首領。貶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為把總。收回毛文龍的敕印、尚方寶劍,令自己心腹繼盛代他掌管。又犒勞軍士,傳檄安撫各島人民,全部廢除了毛文龍的所謂苛政。
但他最終夢想利用毛文龍這些可戰之兵,為他五年復遼的目的所用的目的,最終還是破滅了,人心散了,東江鎮散了。
事后,袁崇煥把毛文龍一事上書報告皇帝,末尾說:“毛文龍作為大將,不是我可以擅自誅殺的,所以我待罪。”。
崇禎想到毛文龍既已死去,當時又靠著袁崇煥復遼,所以就以贊揚的態度下明詔為他背書,不久又傳旨公開袁崇煥給出的毛文龍的罪行,用以穩定袁崇煥的心。
趙興心中哀嘆一聲,崇禎,還是幻想著袁崇煥能五年復遼,容忍了袁崇煥的比錦衣衛還惡劣的先例惡行,還是給文臣擅殺邊疆大員背書啦。從此,文官擅自殺武將,而且是殺功勞越大的武將立威的先河開始啦,這個大明,還有救嗎?崇禎,你押這個寶,卻輸掉了整個大明江山啊。
這期間,以毛守義為代表的毛文龍三百義子,堅決不改姓氏,但也沒有鬧事。
毛守義代表三百兄弟,站在趙興面前,血紅著眼睛一言不發。
趙興淡淡的,小聲對他道:“袁崇煥將不得好死。”
毛守義默默施禮,然后轉身而去。
皮島三義子寫信給趙興,請為義父復仇。
趙興只是回答:“為會給你們一個交代,掌握軍隊,等待時機,為毛帥正名。”三帥頓首領命。
趙興在自己的北鎮撫司小金庫里,再拿五萬銀子,派毛守義親自押運到皮島之后,這件驚天的大事,就似乎沒有發生過的被人遺忘了。
趙興沒有按照崇禎的意思立刻去西北,因為趙興病倒了。
面對自己的愛臣,崇禎第一時間派司禮監監丞王中和帶著御醫,拉著一車的藥材補品親自登門探望診治。
經過御醫診斷,趙興不過是郁結于心,只要以白蘿卜就水,調理將養個半月,就能痊愈。
對于這樣的結果,第二日,王中和再次趕來,這次沒有帶來賞賜,只是捎來了一句話:“朕知道你為朕所做事的良苦用心,朕也請你理解朕的不得已苦衷。”
趙興只能冷漠謝恩。他還能說什么?還能怎么說?
用毛文龍牽制后金,改變大明命運的計劃,徹底的破產了,所以,將養了三日后的趙興就掙扎著前去國公府,他要施行自己的第二個計劃,他依然要執拗的改變歷史。做一只擋車的螳螂。
結果要么就是擋住這架狂奔的歷史戰車,要么,被著巨大沉重的戰車碾壓而死。
但無論什么樣的結局,趙興下定決心,堅決的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