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峰口通向京師的這條直線上,加上遵化一共有三個點,其背后是薊州,然后是三河,而通州則是京師地最后一道屏障。
全長三百五十里地,除了遵化這個關鍵點外,薊鎮和遼鎮地交通樞紐三屯營,從三屯營到山海關之間二百六十里,中間經過遷安、撫寧。三屯營此的正是遼鎮通向薊門的最近路線。一旦奪取此地,便可切斷山海關向薊鎮增援地通道,解除來自側翼地威脅。
在二十七日后金軍大舉進入邊墻后,遵化和三屯營兩個重要的軍事要點,就已經暴露在后金軍地兵鋒之下。但二十八日全天,后金軍只行進到距離喜峰口二十里遠地漢兒莊,后金各部均詭異的停止了前進,似乎在等待著什么.
三十,金軍正式入寇京畿,整個京師震動,這時候,大明的朝堂才從窮追猛打的閹黨逆案中緩過神來,開始面對兵臨城下的危局。
袁崇煥聞聽建奴殺入京師,他的第一個決斷,不是趁機分兵一部,趁著遼東皇太極老巢空虛,殺進去,最起碼來個圍魏救趙,而是嚴令遼東關寧將士死守不出。
然后,命令趙率教四千輕騎回援京師,自己帶著寧遠總兵祖大壽的精銳隨袁崇煥入關。
趙率教率部急馳三晝夜,行三百五十里,到達遵化以東的三屯營。但三屯營總兵朱國彥卻以沒有接到袁崇煥督師的軍令為由,不讓趙率教入城。趙率教只好縱馬向西,馳向遵化。
十一月初四日,趙率教率援軍至遵化城外,與后金貝勒阿濟格等所部滿洲左翼四旗及蒙古兵相遇,誤入埋伏,中箭墜馬,力戰而亡,全軍覆沒。
四千人跟十萬人打,結局毫無懸念。
當日,后金軍進攻遵化城。四面攻城,明巡撫王元雅憑城固守,頑強抵抗。第二天,遵化城內士兵嘩變里應外合,遵化城陷落。巡撫王元雅自縊而死。城中官兵人民皆被屠殺。接著,后金軍進攻遵化東面的三屯營,部分將領臨陣脫逃,總兵朱國彥把逃跑將領的姓名在大街上張榜公布,然后跟妻子張氏一起上吊自盡。后金軍破三屯營。
而后皇太極留兵八百守遵化,親統后金軍接著南下,向北京進發,逼近薊州。這時,袁崇煥一看,遵化阻截落空,便打算疾馳到遵化以西的薊州阻截。十一月初十,袁崇煥率軍馳入薊州。薊州是橫在遵化與通州之間的屏障,距離北京東郊通州約一百四十里。
可是,皇太極并沒按照袁崇煥估計的方向進軍,而是從東北方向通過順義往通州進發。這樣袁崇煥在薊州攔截皇太極軍隊的計劃又落空了。
袁崇煥于是繼續進軍,到達離北京一百二十里,距離天津三十里的河西務。
看到軍報的趙興真不知道袁崇煥是怎么想的,他難道連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的道理都不懂嗎?不星夜兼程趕緊到距離北京四十里的通州去阻截敵軍,你跑到北京天津之間距離北京南面一百二十里的河西務干什么?那里根本沒有敵人,敵人在北面呢。
你說你轉向迷路了,這個借口也太那啥了吧。
這時候皇太極軍隊已接近通州,皇太極得知袁崇煥所部已到達河西務,于是皇太極默契的避開袁崇煥,取道順義、三河,繞過通州,直奔北京。這樣,袁崇煥在河西務和天津攔截的軍事意圖又落空了,沒錯,是在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