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十古來稀,現在已經到了六十,卻依舊沒有被選官的希望。閹黨逆案,因為眼界過高,嫌棄給他的官爵太小,錯失了良機。然而這次,趙興打倒了三個,又空缺出來三個重要的崗位,結果趙興卻鼓動勛貴集團,搶占了這三個位置,讓他繼續涼下去。
人生還有多長時間?如果再不爭取上位,這輩子就真的涼了。所以他對趙興恨的是咬牙切齒。
周庭儒當然理解這位老庶吉士的心情,放在誰那里都是如此,名義上是皇上的近臣,內閣的儲備人才。但從萬歷到天啟,到現在的崇禎,三代皇帝的內臣,卻總是缺少這最后的一腳,放在誰身上都感覺到憋屈。這次,由趙興弄出來的三個重要崗位的缺額,卻又被趙興給填補了,怎么能讓他心里平衡?
但周庭儒卻眼光深邃的搖頭:“姚老此言差矣,什么事都要抓住要害,趙興不過是一個人的提線木偶,挑梁小丑罷了,皮毛而已。未來給我們最大的危機,是那位,是被勛貴集團支持的那位。”
雖然崇禎是年輕的皇帝,毛孩子一個,但畢竟綱常禮教在那里,嘴皮子上的尊重還是必須的,所以東林黨人,都以那位代替,大家心知肚明。
一提到勛貴集團,大家有些莫名其妙。在所有人的眼中,自從土木堡之變之后,皇帝利用那一次戰爭,將勛貴集團一網打盡,他們的后代,不過是繼承了一個虛名,成為這個大明帝國光鮮亮麗的一道人形布景之外,也已經沒有什么影響力了。
具有三代從龍之功,唯一炙手可熱的異類英國公,也在這一次戰爭中,被自己這一群人逼死了。繼任的張之及,原先不過是一個市井紈绔,早就沒有了他的祖先那種能力榮光。雖然大家同意讓他繼承他爹的爵位官職,依舊掌握兵權,但不過是大家為下一場戰爭犧牲的對象,背鍋的。在朝堂上,再也沒有了一點的影響力。
要說東林未來最大的威脅,是勛貴集團,大家卻有些不以為然。和這樣的人斗,不能有一點實際的利益收獲,沒勁的很。
周廷儒面對這一群目光短淺的家伙,微微冷笑:“前幾日,皇上召見了幾位國公,當然也有趙興,在集英殿的東暖閣,召開了一個短小的會議。然而就是這個會議,皇上接受了幾個國公的提議。而正是這個提議,將會深遠的影響整個政局的走向,對我們這些君子官員,將產生極為重大的危機。”
所有的人不知道內情,于是就一起伸出腦袋詢問:“內容如何?”
周庭儒就一字一句的道:“勛貴們突然提出,請皇上開恩科。”
姚希孟納悶的詢問:“這是好事,恩科一開,會有更多的江南才俊步入朝堂,這怎么就對我們產生深遠的危機呢?”
周庭儒看著這個才高八斗,學識淵博的姚希孟,心中冷笑,就沖你這一句話,就不冤枉你一輩子名望尊崇,卻沒機會做官的一輩子庶吉士的稱號了——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