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師傅是謹慎的,他知道,在這次大勝之后,就要有一次大清洗,畢竟,出了這么大的事,一百五十年,京師不見敵人的情況下,卻讓建奴直接打到了城下,肆虐京畿地區五個月,總是要有人為此負責。
但這事,是不能在朝堂上談的,因為那將又是一場牽連,又是一次災難。所以,孫師傅以他無上的威望,在京城,在朝堂之外,邀請了所有這次大戰有功的人,先以召集軍事的名義,召開一個會議,定下背鍋俠。
他是冒著絕大風險的,但也是最為國朝考慮擔當的。
“我們不是勝利了,其實我們是失敗了。”趙興接了孫承宗的話,開始他的說法。
沒有人反駁他的喧賓奪主,其實,趙興的官位是其次,主要是這次京畿保衛戰,趙興太搶眼了。能有今日的結果,所有的人,包括看趙興不順眼的盧象升,也不得不承認,沒有趙興,這次的危機不知道到會壞到什么程度,沒有趙興,大家不知道后果將是什么樣。
孫承宗所請的雖然有東林,有閹黨余孽,有被輕賤的武將,有天下官員公敵,但所有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標簽——愛國。
所以,最被大家所抵觸的錦衣衛,也就不是錦衣衛,而是一個平等的,大家一起商談大事的趙興。
“我們的大明第一失敗在,遼西的筑磊政策。”說這話的時候,趙興歉意的看了下孫承宗和祖大壽。
孫承宗面露愧色,因為他是這個鑄磊策略的始作俑者。
也是后世評定的大明第一罪人。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他放棄了熊廷弼的主動出擊的策略,開始施行筑磊方略,而且在他巨大的影響下,這個政策一直被他的倆個學生,天啟和崇禎所尊崇。
而豈不知,最成功的防守是進攻,雖然當時大明在薩滸之戰后,明軍對建奴已經畏敵如虎,但并不是沒有一戰的部隊。
即便這個部隊很少也很小,但在層層壁壘之下,做短促出擊,不至于完全被動是可行的吧。
同時,孫承宗的政策,真正耗干了大明的財政使得財政崩潰。
當年天啟及盛時候,大明的戶部財政收入,也不過是三百三十萬兩,這其中還有接近百萬的白條。但筑造一個大凌河堡左右衛,竟然就用了一百五十萬,而后來還有四十七堡,數百軍臺,加上袁崇煥的錦州興城,綏中,更是一個無底洞。同時,孫承宗主持的關寧鐵騎,從四萬,直接擴張到了十五萬,那又消耗了一百萬。
所以,去年袁崇煥管崇禎要四百萬理直氣壯,不能不說是孫承宗的政策遺毒。
趙興沒有懷疑這個老人的操守,沒有懷疑他的貪墨,但他不能不懷疑這其中孫承宗屬下的貪墨,比如就在眼前的祖大壽,他憑借什么養了四千親兵?還有那個孫承宗的愛將,戰死的馬世龍,他用什么養的一萬親兵,結果卻一無是處。
他孫承宗這個政策,直接在當年,就消耗了大明五百五十萬兩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