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施禮,平和道:“臣沒有扯遠,且聽臣自辯。”
崇禎愣了一會:“那你說說道理?”
趙興鄭重道:“臣彈劾孫良辰包藏禍心,為蒙元復仇,是有根據的。”
既然有根據,那就得讓人說,然后大家舌辯一番。東林是講究給你自辯機會的,只是你辯論不過我,那就名正言順的干倒你。我們是君子,君子就要名正言順光明正大,可別說我沒給你機會。
趙興就施施然從袖子里拿出了一個小本本,用手粘了點唾沫,一頁一頁的翻看。
為了每次上朝有足夠的論據和東林辯論,趙興是做足了功課的。
能上朝有發言權的,其實在京的,也就這么百十人,扣除勛貴趙興同伙,東林還剩七八十人,查他們個祖宗十八代,平時的罪行,那對錦衣衛來說,還不是跟玩似的。
大家知道錦衣衛有大家的黑賬,見趙興拿出來,無不心懷忐忑的伸長了脖子看。
一頁一頁的翻看,突然趙興哈了一聲。
就這一聲,當時嚇的大家一哆嗦。
趙興得意的道:“有了。然后照著書頁上,大聲的朗讀,孫良辰,乃孫國慶之子,孫成之孫,孫——其十八代祖上孫自用,乃蒙元四庫照磨兼架閣庫管勾,深得上司青睞,贊之曰忠。”然后啪的一聲,將小本子合上,信心滿滿言之鑿鑿道:“在我漢家男兒,在洪武爺所領勛貴先輩與蒙元死戰的時候,他的先祖卻死心塌地的在為蒙元效力,得一忠字褒獎,可見其對蒙元忠心程度。他先祖與大明勛貴為敵,他現在也與大明勛貴為敵,這事遺傳啊。如此,此人不是不甘他先祖死忠的蒙元被滅,為其復仇是什么?”
面對趙興這種牽強附會,群臣大嘩。一個官員站出來大聲的駁斥趙興:“當時蒙元猖獗,漢家男兒只能忍辱負重,若這么論起來,你的先祖也是蒙元順民,難道你也要為蒙元復辟嗎?”
這話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對嗎,要是按照你自信的推理說法,大家的先祖都曾經是蒙元臣民,就連他朱元璋的父輩,還耕種蒙元土地,向蒙元繳納賦稅呢,這怎么說。
崇禎也認為趙興是胡說八道,笑著搖手:“這個不能這么解釋的。”
趙興是堅決準備干死這個構陷勛貴的出頭鳥,來一個殺一儆百。于是理直氣壯的再道:“這個可以先放下,但他每見蒙古來使如見親人,執禮恭敬,招待殷勤,難道不是心懷故國親人嗎?”
這下,崇禎都被趙興給氣樂了:“孫愛卿是鴻臚寺卿,就是負責招待外國使節的。善待外幫,顯示我中華禮儀,是他的本份。若不這樣,朕還會治他慢待友邦的罪呢。”
崇禎這么一解釋,立刻獲得滿殿的哄堂大笑,包括勛貴們都捂臉,感覺趙興丟人。
趙興知道這個孫良辰是鴻臚寺卿,但其實他還真沒搞懂這個鴻臚寺到底是干什么的呢。因為古代官衙的名字起的大多都是和本職不挨不靠,云里霧里。就比如唐朝有個文思院,后世考古專家都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還以為說文士匯聚之地呢,最后還是法門寺地宮開啟,大家才恍然大悟。感情文思院,就是皇宮里的一個手藝作坊,就是一個打首飾金銀匠。
被人嘲笑,趙興根本不再乎,提高了嗓門壓住其他聲音道:“那孫良辰前年酒醉,寫了一首七言絕句,內里有‘今朝明月夜,歸國之子元。’這不明顯的說,看著這天上明月,自己就想要歸國蒙元嗎?”
此言一出,大殿落針可聞,所有的官員無不面色慘白瑟瑟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