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子指責皇上,抨擊朝政,在這個時代,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反而士子們以此為榮。
趙寬就再一次反駁道:“你們這些人可貴之處,就不是書呆子的那種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這才是我們家大人,欣賞你們的地方,所以才開了這場恩科,讓你們有一個發聲的平臺。但我們指揮使也明白,正是因為你們的思想活躍,能對這個世界進行思考,結果往往掌握的信息卻有限,難免以偏概全,出現思想偏激,所以早早的就給我們各地的錦衣衛,發下了內部的資料。”
李守一聞聽,不由得感慨一聲:“趙大人真的是想法超前啊。”
趙寬就對王慶一再次耐心的解釋:“你以為咱們皇上很有錢嗎?你以為解入內帑的錢,都花在了皇上身上嗎?你錯啦。”
王慶一就很納悶:“天下官員,東林君子都這么說的啊,這難道還有假嗎?”
趙寬一聲冷笑:“虧你自詡涉獵淵博,卻還是一個無知的書呆子啊。難道你不看邸報嗎?”
王慶一驕傲的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詳讀邸報才能了解天下大事。”
趙寬玩味的再問:“那你看邸報不做總結歸納嗎?”
這么一問,倒是讓王慶一一愣。
中國人的科技,之所以每時都有驚艷出世讓后人嘆為觀止,但都是曇花一現,成為絕唱,究其原因,就是中國人不愛終結,不能尋找出其中的原理,所以,科學在中國,不是一門學問,而只是一種手藝。藝人沒了,手藝工藝也就消失了。
“既然你關心國家大事,就該善于總結歸納,既然你對我們錦衣衛的決斷有抵觸,就該收集我們的罪惡證據,既然你讓為皇上有貪天下之力為己用,就要收集有力的證據,然后做個諍臣,批龍鱗。結果你呢,只是人云亦云,說些蒼白無力的東西,豈不讓人將你當做黃口小兒,最終被人不屑與你一辯。”
趙寬這夾槍帶棒的一頓數落,卻是真真見血,正說中王慶一這一群所謂的先行覺悟這的要害,當時他才明白,自己是多么的膚淺和可笑?
“嘿嘿嘿”趙寬一陣鄙夷的冷笑:“現在,我們原先這群最不愿意找人證據的組織,現在都為了讓敵人心服口服,也開始竭力的搜尋我們需要的證據了。你們卻為什么不收集些呢?就比如,你們說皇上被天下供養這事,既然要證明你的對,就要有足夠的證據,要不然怎么能服人?而獲得證據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將邸報上關于一方面的信息收集整理出來,然后或做證據,或為自己正明。”
王慶一不由的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