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后再開科舉,可萬萬不能再爆丑聞了。這次是皇上袒護,有人頂缸,但下次,皇上是主考,但還是擔名,自己可是三科實際的主考了,沒人替自己頂缸的,再出錯,死定了。
必須將冒名頂替,將南取北籍的清理出去,純凈考場。
趙興提審了恩科舞弊的那個考生解元朝。
解元朝,福建漳州人。而漳州是從唐開始最大的南方對外港口,多富賈豪門,解元朝家就是其中之一,不大,也就是十條大海船的身家,一次出海走私,也就能賺個三五十萬,拿出個不眨眼的樣子。
將解元朝提上來,他也知道事情敗露之后,牽扯的人將是多少,于是態度堅決的咬牙不說。結果驚堂木一響,各種刑具一亮,這種身嬌肉貴的公子立刻變成了軟蛋,將實情一個不少的說了出來。
案子一點都不復雜,南人學識淵博,而北考考題淺顯,當然就有人動了心思。尤其這個恩科,考題更是淺顯,治國,東林士子最好的是高談闊論國事,這個拿手。
理財,江南士子絕大多數身后家族都有經商的,那理財的經驗十足,對口。
于是,解家就動了心思,大明在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在金錢的面前,那都是形同虛設,根本就沒有一點的作用,至于學籍也是如此,一路從縣到省,那就是暢通無阻。鄉老擔保也好辦,買了五個人名就行了。
單單這一路來,解家就足足花了二十萬兩的銀子。其中牽扯的官員有二十人之多。
一個解元朝就牽扯二十官員,不知道這批考生里還有多少呢,又要牽扯多少。
張達成被提審過來,不用嚇唬,立刻竹筒倒豆子的將經過說了,也不過說金錢開路,考題都是買到的,直接雇請了槍手答完,再在審閱官員那里做番動作。也算閱卷的官員還多少有些顧及,沒有直接給他弄成個一甲一名未來的狀元,弄了個不顯眼的一甲十五。
不過這次一等一甲的未來狀元也不是什么好餅,竟然是周庭儒的姻親陳于泰。這是閱卷的照顧周庭儒的關系,同時也是金錢攻勢的結果。
而另外的九名也是如此,不過是花的錢多寡不一罷了。
如此又牽連進五十多個京官。
如此,前前后后,牽涉進幾十家豪門,一百五十官員。
一時間緹騎四出,將全國犯案的官員捉拿進京,等年后三法司提調審問,論罪執行。
這兩個辦完,立刻派緹騎奔走四處,將那些豪門大家一頓抄家,所得金銀財物,合計不下三百萬,土地更多,為此趙興請皇命,在山陜遷徙人口去南方屯墾,又解決了一大批北方流民,為國庫內帑,增加了大批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