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刻薄寡恩,到后來,一個個站滿朝堂的文武大臣,整天想著怎么樣迎合新主子,你都背叛他了,還要求他對你恩寵,你要不要點臉?
還有一點,說他性格操切。大明朝廷已經到了水火兼油的程度,他能不急嗎?天下所有的人都不急,如果他再不急,那這個老大帝國就根本存在不了17年,建奴第1次入寇的時候,就已經轟然崩塌了。
而現在趙興做的種種事,都在為皇家考慮。就比如說外面傳言的趙選官,崇禎就認為,他們純粹是胡說八道。
科舉選材,我也希望不讓趙興主持,可是,我讓你們主持,結果你都給我賣了,到不是誰選了,干脆你們給我來了個誰賣了。
同時,趙選的,不也是自己的門生嗎,而這一次,趙興提議監軍提督是自己的大伴,就是讓自己掌握軍權,掌握那些監軍,這樣的坦蕩無私,你還要說什么?
所以,崇禎大筆一揮,這事就定下來了。于是,按照趙興內心實際的思維,大明的政委們,就真正走馬上任了。他提出來的“忠君,愛國”的治軍口號,讓大明的軍隊,開始成為有靈魂的軍隊了,三年后,配合了整軍完成,戰斗力直線上升了。
而在趙興有理有據的力爭下,在他拋出了整編軍隊的條陳后,東林黨人認為這是趙興的讓步,也就不得不退讓一步,同意了這個辦法。
這樣一來,朝廷里難得的出現了和諧的局面。
然后,溫體仁就提出了那個至大明于死地的征收遼餉的事。
這一點趙興帶著保皇黨堅決進行了反對。
溫體仁就笑瞇瞇的道:“既然趙大人反對,那么,你有什么辦法解決這個財政危機嗎?”
趙興就鏗鏘回答:“我不是像楊嗣昌那樣,削減官員的俸祿福利。”這是他再次的退讓,這很讓官員們滿意:“但,我會在三年之內,做到百姓不加賦而國用足。”
百姓不加賦而國用足,這是中國歷朝歷代而不能得到的,趙興這樣說,當時震驚了全場。而最讓全場震驚的是,趙興還信誓旦旦的表示:“為了修養百姓,我將在三年內,讓國用足的情況下,為百姓降低賦稅,不多,一半吧。”
這已經不是震驚了,而是滿堂哄堂大笑,大家笑話趙興,這是信心爆棚,已經爆炸了。
看著滿殿的大臣哄堂大笑,冷嘲熱諷,趙興嘿嘿冷笑:“笑吧,笑吧,看誰笑到最后。”
現在,趙興掌握著害人的錦衣衛這個特務機構,監軍制度,又等于掌握著天下的軍隊,掌握著皇上的信任,掌握著大明真正中流砥柱的幾個老臣的支持,所以,趙興認為自己的時機成熟了,于是,他決定,點燃王慶一死難的導火索,干一把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