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南面的勝利的消息不斷的傳來,崇禎絕不讓步的態度,慢慢的,一直冷眼旁觀的勛貴們,終于看到了皇上的決心,趙興的手段,看到了,新政的推行是勢在必行。于是,這些勛貴們,就再一次表明了自己保皇黨的身份,站到了皇上的身后,開始和那一群東林的保守派斗爭。
論嘴皮子功夫,勛貴這些武將,怎么能是東林那些玩嘴皮子的人的對手呢?于是他們就發揮了趙興的規矩。說你你不聽,罵你有辱斯文,干脆我揍你個舅子。
于是,幾乎每一次大朝會上都會出現,先是幾個大臣被皇上拉出去打板子,然后就是幾個被勛貴揍的抱頭鼠竄的家伙,狼狽而逃。
當然,對于朝堂上,勛貴們總是君子動手不動口,皇上也進行多次嚴厲的懲處:“由于鄭國公擾亂公堂,蔑視朝堂,打了大臣,拉出去打兩板子。”
“武陽候,暴打同僚,實在太不像話了,皇上給予了最嚴肅的嚴厲的申斥。”
“魏國公,竟然一個七十幾歲的老頭,一個對付6個,戰而勝之。皇上嘉獎他,老當益壯,賞賜宮女六名。并贊其不失乃祖之風。”
如果按照這個速度下去,估計半年之后,保皇黨就站滿朝堂,東林黨人呢?都在家趴著養傷呢。
真正君子動口不動手的,現在就剩下皇上了。你總不能一個皇上赤膊上陣跟群臣廝打吧,那像什么話。
但崇禎在君子吵架中,不斷的吸取經驗教訓,在和趙興的書信往來里,不但的交流經驗。而最給力的就是權(代理)錦衣衛指揮使朱晨光,那是日夜攆的錦衣衛那幫家伙雞飛狗跳,給皇上收集對手的罪狀,為崇禎火力全開準備充足的彈藥。
好在崇禎在那些罪狀中,只挑選不痛不癢的說——盡量少殺人,申斥和打幾板子就算了。這是趙興在外面不斷的宣傳的皇上的仁德。再說了,真要是按照錦衣衛送來的罪狀,只要一天,整個大朝會,就會剩下崇禎孤家寡人了。
即便這樣,朝廷的官員,明顯的稀少了。
但崇禎擼胳膊挽袖子,興奮的跳腳狂言:“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沒官了不怕,開恩科,一年一次不夠,那就分兩次,實在不行三次。這也正好實現了,鄉野無遺賢的盛世之象征。”
崇禎這種賭氣的話,這下,才真的震懾住了保守派。感情自己對于朝廷來說,不是不可或缺啊。
十年寒窗,才走到今日,怎么能輕易放棄,官員們的斗爭堅持,是有底線的。底線不是良心人品,而是不能丟官。現在的官員,日子是滋潤的,怎么能放棄?
趙興的錦衣衛有句口號“不拋棄,不放棄。”放在對官位的執著上,恰當,那是相當的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