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的李本光,需要救援,但是,如果救援他,救援的人馬,出去的少了,就將再一次陷入敵軍的包圍。
但是出去的多了,自己的鐵山城,就將兵力空虛。
正像他說的那樣,鐵山城的防守,還是要靠天朝上國的兵將的。
其實天朝上國的兵將,就是一種精神支柱。只要有他們在,自己的朝鮮軍隊,就會信心十足,爆發出戰斗力。
然而一旦這個精神支柱不存在,朝鮮的將士,即便裝備再精良,武器再先進,也會轉眼崩潰。
這一點毋庸置疑,已經在無數次的女真入侵和倭寇入侵中得到了驗證。他絕對不敢將上朝的天兵放出去。
一旦將他們放出去,就等于變相的放棄了鐵山。
鐵山是朝鮮的門戶,幾乎是唯一的屏障。只要鐵山失守,身后就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直到定州,就再也無險可守。
而定州,其實根本就不是屏障。只要他的城前,出現女真人的騎兵,定州又像以前一樣,轉眼就將崩潰。那么整個朝鮮,就再次陷入被女真人蹂躪的地步。而軟弱的朝鮮國王,必將再次臣服于建奴的鐵蹄之下。
無論是從整個戰爭結局來看,還是從一個忠于朝鮮王朝的大臣,還是從一個和大明已經嚴重捆綁利益的角度來看,這樣的事,李光道絕對不允許他發生。
幾個隊長,這下子真的無所適從了。
營頭不在,副營頭又需救援,而按照東江鎮的編制,在營頭之下,就是各個大隊長。
為什么這樣編制?究其原因,就是當初趙興學習了后世最先進的軍隊編制方式,為了減少中間的指揮錯亂環節,師一級之下,直接指揮團,取消了中間旅一級,也就是相對應的萬人隊隊長的一級。
這時候卻麻煩了,因為群龍無首,各個隊長平級,意見分歧的嚴重,誰也說服不了誰。
雖然那個巡哨說出了,副將讓大家不要聽現在李光道的。
但是可以不聽他的,卻又出現了意見分歧,各自為政的現象。
而最主要的,是誰也擔負不起,在救援中被殲滅,或者在救援之后,丟掉鐵山的責任。
在七嘴八舌一番之后,大家決定,不聽李光道的,去找現在這支隊伍中,真正的第二人——監軍大人。
雖然這個將軍大人,實際上是這支隊伍的真正第2人。但按照現在大明嚴格的軍政分家制度,這個監軍,再也不能在軍隊中,對軍事指手畫腳。
于是,這個軍隊中第二的主官,就成了可有可無的擺設,平時人們都忽略了他。
但這個時候,由于局勢的需要,這些隊長們,才再次想起了他。
不要求別的,只要他拿出比大家高一級的身份,只要求他給大家做一個意見的統一。
是出戰還是嚴守。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