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興歸高興,但頭疼依舊頭疼。
遼南,被女真人搜刮的太苦啦,所有的漢人百姓,都住在地窩子里,沒有柴火,沒有吃喝,出來迎接王師,就好像一排排從墳里爬出來的骷髏。
但他們的眼睛卻帶著熱切的光芒,帶著生氣,每個人,所有的人都瑟瑟發抖的詢問:”你們還走嗎?要是還走,請無論如何帶上我們。”
劉光之就一遍又一遍的承諾:“不走啦,我們即便全部戰死在這里,也堅決不走啦。”
承諾的空泛的,解決百姓的吃喝才是最關鍵的。
再用以工代賑,不現實也行不通,必須賑濟,立刻馬上,否則就完啦,劉光之不止一次遇到,一個遼南的百姓,拉著自己的手,說著說著,就那么萎頓余地,悄無聲息的死去了。
劉光之下令,將遼東半島根據里存儲的所有糧食都拿出來,大軍收復哪里,帶著賑災糧食的民夫隊伍就跟到哪里。
劉光之決定,每人每天二兩大米,發放一月的。
一個月的口糧才不過五斤。
但這已經是現在劉光之的儲存極限了,五六十萬百姓啊,那是怎么樣的一個數字啊。為此,他征求了三支隊伍的監軍:“為了讓百姓活下去,我只能削減你們的軍糧。”
三支隊伍的監軍毫不猶豫的點頭同意:“可以。”
半個月后,隨著占領區的擴大,又增加了四五十萬張嘴,劉光之只能再找監軍們:“我還需要糧食,所以,我必須再次削減你們的供應。”
三個監軍還是毫不猶豫的點頭:“可以。”
當百姓們分到了糧食,打開口袋看到的是大米的時候,他們失望了:“我們不要口糧,我們要種子。這次的這場大雪,明年開春的墑情將是百年沒有,我們種地,不拖累大軍。”
劉光之含著眼淚大聲的向百姓保證:“老鄉們,吃吧。先把命保住,明年開春的種子會有的,只要開海,朝廷,趙大人,會在山東,在河北,在全國為你們調來種子,調來耕牛的。”
“二兩一天,夠活命嗎?”
“我可以負責人的對你們說,夠。”
面對再次要求削減自己口糧的戰士,劉光之信心滿滿的告訴大家。
大家可能一直在懷疑,大旱年景,為什么百姓不上山打獵,下河摸魚?要知道,東北可是真正棒打狍子瓢舀魚啊,何至于大批大批的餓死人?
狍子還在,魚也有的是,但是,山林河流,都是有主的,都是女真主子的。你要是敢抓他們一條魚,你要是敢上山打一只兔子,你的全家就將死無葬身之地。
只要讓百姓吃上兩三頓飯,恢復能走能動,然后放開山林河流,遼南就活啦。
“老鄉們,殺死你看到的所有女真人,然后官府宣布,女真人的所有,都歸你們,包括山林河流,可以自由的獵取野獸,捕撈鮮魚。”
這個命令一下,還沒逃走的女真人的災難就降臨了。在遼南大地,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對女真人的復仇。
這是一場真正的民族對民族的復仇,慘烈而徹底。
山林里有人了,河流里有人了,家家戶戶的煙筒再次冒出了炊煙,村鎮又看到了人影。遼南,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