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對這一點,也感同身受:“是啊,保皇黨咱們的門生,在治理地方上,是沒的說。這也就是這幾年,朕感覺政通的關鍵。咱們的所有政策,都能在地方上得到貫徹,不像朕剛登基時候,朕的政令中旨不出京城,最后都鬧到不出皇宮的囧地。”
這是趙興崛起以來,尤其是親做主考之后,自己的門生也算是遍天下了。推行什么事,即便內閣代表的士紳階層再反對,但崇禎的中旨下發到地方,也不再是被那些東林官員,專門做展現自己風骨頂著玩的工具了。
門生們,對崇禎的中旨,那真的是唯命是從,不帶半點折扣的推行。這讓崇禎真正感覺了自己是個真正的皇帝是掌控這個天下,真正的主人。
“但保皇黨的另一股派系勛貴階層,卻是一直采取若即若離的態度,他們雖然占據朝堂一部,卻怎么都不愿出頭,就是一個明哲保身,真的可惡。”
崇禎和趙興在努力的培養勛貴的地位,再也不壓制以武將為主體的勛貴。但,老朱家殺勛貴,把那些勛貴殺怕了,這種恐懼,已經深入他們的骨髓了。不到萬不得已,他們是絕對不敢出頭,替皇上說話的。其實他們能做到有時候替皇上搖旗吶喊一下,就已經不錯了。
至于小國公張之及,打打殺殺行,斗嘴,還不如一個給事中利索呢。
至于玩心眼,那更不行了,也難為他這個坦誠忠厚的人了。
“所以,我們需要有幾個能玩心眼的人來幫襯皇上,我們不需要他們有什么執政本領,只要能幫助皇上跟東林余孽,跟那些上串下跳的家伙斗法就行了。”趙興提議。
崇禎想了下,點點頭認可了趙興的說法:“是啊,愛卿你還需要到各地為朕救火。就比如,西北的內亂,孫傳廷和楊嗣昌一直辦不好,實在不行,還得你去。”
趙興就張嘴想要推辭,這事,自己辦著也不一定如何呢。再說了,自己想要保證自己的身后安全,也不能總是往外跑啊。
崇禎不等他說話,就繼續自言自語:“你一走,朕就又感覺自己是孤家寡人了。什么正事也做不了,只能窮于應付那些大臣間的勾心斗角,煩不勝煩。所以,你說的對,我們需要一個專門和群臣勾心斗角的人,把朕的精力解脫出來,干點朕該干的事啊。”
“對,專業的事,還得專業人士干啊,外行干不來內行的事啊。”
這樣一說,突然把崇禎和趙興自己都逗樂了。
“其實,奸臣也好,佞臣也罷,他們也都是有才華的,否則也到不了這樣的位置。而他們之所以走到今日,只是一味的內斗,其實是外部沒有壓力。一旦外部給他們施加點壓力,他們就會感覺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就要抽空,做點政績出來。否則就不能獲得皇上您的好評,就不會被皇上您重用。”
崇禎不置可否。
趙興就用通俗的話解釋:“就好比農家,大多都在家里養兩條狗。”
“有這事?”從小長在深宮,對百姓人家的事幾乎沒有接觸的崇禎來了興趣。
和趙興之間的問對就是這點好,不像和那些大臣一樣,刻板沉悶,而是輕松的很,這就是崇禎愿意和趙興問對的原因。
趙興點點頭:“之所以農家大多養兩條狗,就是因為,一條狗,就會恃寵而驕,最終不好好看家護院。但養兩條狗呢,雖然兩條狗經常掐架,弄的滿嘴狗毛。但他們更明白,要想戰勝對方,就必須首先獲得主人的支持。要獲得主人的一塊骨頭,就必須表現出自己對主人都用。所以,他們會全力的維護主人的安全,努力的看家護院,表現的要比另一只狗強,否則就可能被主人下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