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九點時,突擊隊到達高原平臺核心區域。突擊隊一隊和二隊象兩把尖刀般向前挺進。
晚十點時,突擊隊一隊和一隊日軍相遇,立即爆發激戰。突擊隊一隊三下五除二就把遇到的幾十個日軍消滅。然后,踩著日軍尸體繼續向南側挺進。
日軍前線指揮所在樹叢里,日軍31師團第58聯隊長福永轉大佐聽到北側爆發激戰,嚇得渾身一激凌,趕緊跑出帳篷用望遠鏡向北眺望。
戰斗爆發得快,結束得也快,竟然當福永轉大佐跑出帳篷時,北側戰斗就已經結束了。
福永轉大佐有點懵,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福永轉大佐命令部下調查,一有消息立即報告。
福永轉大佐眺望科希馬城方向,到處是戰火。在心中默默祈禱,忠勇皇軍兄弟們,你們一定要勇敢戰斗,今晚一定要奪占加里松山,把科希馬拿下。
福永轉大佐感覺雙腿發軟,眼睛發黑,趕緊退回帳篷中,坐下喝水。
現在全體官兵每天只有三兩口糧,他作為如此重要指揮官,也只吃三兩。三兩糧食哪有可能填得飽肚子?吃進去的東西,拉泡屎,就能全都拉光。唯有多喝水,把肚子灌脹了,才感覺好一些。他能多喝水,官兵們哪來水喝?
正在發動進攻的日軍,彈藥即將告罄,到時怎么辦?
假如擁有充足彈藥,科希馬一定早就拿下了。
福永轉大佐重重嘆氣,欲哭無淚。
福永佐大佐雖然只是聯隊長,但對于15軍發動的這次戰役的前因后果非常清楚。
大軍未動,糧草先行,這是自古以來所有指揮官必須遵循原則。福永轉大佐和其他中高級將官一樣,全都支持進攻英帕爾,以為打這一仗非常有必要。但前提是后勤保障工作必須做好。
15軍從司令官到下面的師團長都極力主張進攻英帕爾,占領東印度的阿薩姆地區,認為用大約3個師團的兵力以及足夠3個星期食用的糧食輕裝奇襲,就一定可以在短期內攻占英帕爾,以為日軍用1個師團對付英軍1個集團軍綽綽有余,因此拼命鼓惑南方軍司令部向大本營提出攻擊英帕爾與科希馬的建議,他們認為奪取英帕爾,不但能重創英軍動搖整個印度,還可以獲得英軍儲存在英帕爾與科希馬的大量物資,彌補緬甸日軍作戰物資的不足。
日軍南方軍總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和緬甸方面軍司令官河邊正三中將考慮到后勤方面的問題,起初不大同意這一冒險計劃,但是,他們架不住牟田口及其手下一批悍將的苦勸,答應由南方軍總司令部積極向東京大本營報請批準。
1943年底,寺內大將派其副總參謀長綾部中將赴東京,提出了駐緬日軍實施英帕爾作戰的意見,請大本營作出決斷。鑒于整個太平洋戰局對日本愈來愈不利,大本營就英帕爾戰役感到疑慮的以下5個問題,征求了綾部的意見:
第一,必須慎重考慮防備英印軍在孟加拉灣方面和緬甸南部沿海一帶的登陸作戰,如果在實施“烏”號作戰當中出現這種情況,能否采取相應的對策?
第二,由于攻占了英帕爾平原,結果是否還需要增加兵力?是否會給防衛緬甸帶來不利的后果?
第三,我軍在緬甸航空兵力嚴重不足,對完成地面作戰有無妨礙?
第四,補給能否跟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