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平現在的局勢可以說算是武漢里比較亂的一個地方了。
不然臨平醫院也不會建在這兒。
結合不少國外進口的什么冷鏈食品和外包裝表面檢出核酸陽性的現象,已經有頂尖醫療大牛提出了“環境傳人”的概念。
周野吾笑了笑,覺得這估摸又會掀起一波熱潮:“新G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要是有大佬能研究出這個,就現在這個情況,必拿大獎啊。”
這話倒是不假……
孫軍也是咯咯地就笑了。
也就周野吾能在這種時候還想到這么“有趣”的事情。
周野吾雖然嘴角掛著笑容,但是內心卻是忐忑。
如今環境傳人的情況都存在了,實在是讓人有些坐立不安,一時間讓他覺得無論在哪都不安全,反而醫院里還安全了許多。
越危險的地方越安全!
大家都以為醫院里新G病毒感染的患者最多,所以最危險!
可也正是如此,醫院每天都會強行進行篩查,對醫護人員幾乎每日測核酸,這樣反而安全……
想到這些,周野吾舒了一口長氣,壓抑在內心的驚慌稍有緩解。
如果按照陳日源所傳達的意思,環境傳人一般發生在疫情早期,起導火索作用,新G病毒要達到環境傳人需同時滿足三個條件!
第一,物品污染較重。
第二,病毒在物體的表面存活時間較長。
第三,接觸污染物品時未采取適當防護措施。
這樣看來這種物品傳染人的概率還是不高的,加上現在國內形式的高度重視,ZF的大力排查,其實物傳人完全可以扼殺在搖籃里。
而且從各方解讀看,“環境傳人”本質上還是“物傳人”,主要指感染者排出帶有活病毒的飛沫、排泄物,污染了周邊的環境、物品!
然后正常的健康人觸碰到這些物品表面的病毒后,觸摸自己的口、鼻、眼等從而感染。
特別是老人和小孩,體質較差,然后不注意這些細節,很容易成為傳播者。
“陳叔,如果物品測出核酸陽性,就一定代表會傳染嗎?”周野吾對此沒有過多了解,雖然指南里,診斷一個新G患者是否確診,是要依賴核酸陽性和陽性的一些癥狀的。
可物品呢?
診斷物品是新G?
周野吾皺了皺眉,還有測物品能抽血,還是取標本培養?
他對此真的就是毫無了解了。
陳日源聽到周野吾的問題,面露喜悅,他就喜歡周野吾問一些問題。
學習是一種交流性的東西,不問,怎么能學到呢?
陳日源語重心長道:“你所說的確實是個問題,反正目前結和官方的相關數據來看,物品檢測出陽性,也不代表一定會傳染人。”
“就拿冷鏈食品來說,已經有專家學者研究調查發現消費者因為采購食用進口冷鏈引起感染的風險非常低,因為活病毒、死病毒、病毒的片段查出來都可能是核酸陽性,核酸陽性不一定代表它有傳染性。”
……
真尼瑪復雜啊。
周野吾一邊聽著,一邊強行去理解陳日源所說的每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