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送進病房,護士馬上上一級護理和心電監護。”陳日源指揮道。
病人送進去后,急診醫生對陳日源大概匯報了下病情就離開了。
然后大家就開始進入病人去見這個新病人了。
“大學生啊,985呢。”孫軍有些惋惜道。
這么年輕染上新G肺炎,實在是可惜,本來就是暴發在年老有基礎毛病的病人里居多。
現在來個年輕人,誰能不惋惜呢。
畢竟再怎么對癥支持治療,有些不可逆的損傷總是會有的。
多少以后會落下個后遺癥吧。
……
護士快速地準備著各種護理的東西。
陳日源帶著大家已經站在了大學生面前。
“發熱3天,最高可達39.5℃,伴乏力、持續胸悶、心慌、氣促,伴畏寒、寒戰,伴腹脹,間斷煩躁。”這是急診醫生簡單告訴陳日源的病史,當時大家都聽見了。
“查體吧。”陳日源此時一聲令下。
孫軍和胡桓最先去查了體。
然后才到了周野吾他們。
“呼吸有些急促,雙肺可聞及細濕啰音。”胡桓皺了皺眉頭,發熱病人最煩人了,還是新G病毒確診的病人。
周野吾聽診大學生的雙肺后,也是聽到了雙肺的濕羅音,呼吸確實急促,大概有25次一分鐘了。
陳日源已經拿著平板在看化驗單了。
幾天前院部給六病區又配備了四臺平板電腦。
胡桓和孫軍用去兩臺。
原本是規培生共用兩臺,但是因為馬大波手里拿著一臺。
所以只剩下了一臺,余詩雅和洛冰是斷不可能去跟著馬大波一起的。
此刻周野吾拿著平板開始看報告的時候,發現洛冰和余詩雅的腦袋已經湊在了他的身上。
“……”
報告單也是比較少,查血沉血常規里白細胞和中性粒都有有稍微升高。
胸片示雙肺有炎癥,左上肺有小結節。
然后超聲顯示雙側頸部、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是第一次發熱嗎?”周野吾看著其他的幾張化驗報告單有些疑惑。
他下意識點開歷史病例。
在武漢的公立醫院里歷史病例都是區域可協同調控的。
只要不是在私立醫院里治療和門診看病,在公立里住院或者門診的治療經過都是能看到。
“我去,間斷發熱啊,差不多幾個月前就有了,最近隔離在家還有發熱。”
周野吾看到大學生既往病史的時候有些嚇了一跳。
此刻病人的血壓也是在100/90左右,沒有用多巴胺就已經自主的恢復正常,心電監護和吸氧的面罩都已經被護士接在了他的身上。
經過了解,大學生叫陳近,第一次發熱是半年前,而且在校期間出現發熱,最高40℃,多見于午后,伴畏寒、寒戰、流涕、全身酸痛,自服抗生素體溫好轉后復升。
后就診于東北某大學附屬醫院:
當時也是雙側頸部、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和左肺上葉后段實性小結節。
那邊的醫院按上呼吸道感染給予抗病毒、抗感染等治療后,體溫也就正常了。
……
“這發熱的也太詭異了吧。”
“不過,年輕人,你不要慌,我們是專業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