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睿陽也沒有太糾結軍統滬一區的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很多情況不是以他的意志為轉移的。
抓捕行動還會延續一段時間,可能是一個月也可能是兩個月,他沒時間天天盯著,因為幾方勢力都在追著他要情報。
美國駐滬總領事館的情報人員加文,德國駐滬領事館的情報人員保羅,分別給許睿陽下達了任務,而且給出了高額的報酬,軍統局本部同樣來電要他調查此事,日美一旦開戰,對苦撐的山城政府來說具備特殊的意義。
“許先生,鑒于日美之間的局勢存在著極大的風險,我奉命撤離滬市,到山城的大使館繼續做情報工作,主要是為美國海軍服務,以后我們之間的聯系,將會通過電臺來操作,我給你留下兩部電臺和兩套密電碼,其中一套是作為備用的,防止被日軍破譯。”
“這兩年我們之間的合作非常愉快,你為我們美國外加部門提供了大量的日軍機密,我也屢次受到上級的表揚,在走之前,我一次性支付給你三萬美元的活動經費,足夠三年的開銷,你和山城之間有走私往來,情報的報酬我會及時提供給你。”
“這次的任務非常重要,我要你調查日軍對東南亞地區的軍事行動,具體落實是什么時間!日本首相近衛文麿在十月十六日宣布辭職,陸軍大臣東條英機十月十八日出任首相,他是陸軍里面的強硬派,而且他出任首相后,還繼續兼任陸軍大臣,這個信號是非常明顯的。”加文說道。
日本內閣的首相更換,被美國政府解讀為戰爭開啟的前兆,這并不是沒有道理的,在美國政府的眼里,日本是個被軍部控制的國家,軍隊的權力和地位要高于內閣,因此,外交政策也是來自于軍部的意愿。
就華夏和東南亞的問題,日本和美國有著極大的分歧,兩國之間的談判持續了半年多時間,近衛內閣一直希望用談判的方式來解決,他不是愛好和平,而是害怕日本與美國的戰爭會打輸了,他作為首相承擔不起肩負的責任。
“日美交涉若假以時日,并非沒有取得成效之可能。同時,對最大的難題撤兵問題,根據‘棄名取實’之主旨,我相信若形式上采取對彼讓步之態度,當有妥善解決爭端之可能。在尚未解決支那事變的今天,進一步闖入前途未卜的大戰,這種結果對于支那事變勃發以來,始終痛感責任重大的臣文麿來說,實在不堪忍受。”
這段話是近衛文麿給裕仁天皇所寫的辭呈中,關于日美談判的心境,他不敢親手推動戰爭的爆發。
而東條英機是陸軍的強硬人物,代表的是陸軍的意愿,海軍方面缺乏能夠制約他的強勢人物,所以美國政府認為,開戰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至于什么時候爆發,暫時還沒有明確的跡象。
“加文先生,日本對美國發動戰爭,這是關系到日本命運抉擇的重大戰略,開戰時間屬于軍部的絕密,我在滬市不在東京,想要打聽出這樣的情報,您是不是太高看我了?”許睿陽笑著問道。
“許先生,作為職業特工,不要說不可能這三個字,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的,如果日本要對美國開戰,他們勢必要抽調在華夏的派遣軍,也絕對會占領英美租界,通過種種的蛛絲馬跡,可以判斷出基本的要點。”
“高難度也意味著高收入,我承諾你,如果能夠得到準確時間,我將會為你申請一筆高達二十萬美元的獎金,準許你加入美國國籍,你如果需要什么幫助,也可以向我提出來,我留在滬市的時間不多了。”加文說道。
最“痛恨”美國情報人員的財大氣粗,但是這個痛恨卻是褒義詞,二十萬美元,的確是不少了,許睿陽的手里也缺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