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高高在上的英美僑民,租界的真正掌權者,現在被這場日軍發動的太平洋戰爭所牽連,低下了高貴的頭顱,現在的他們,只能希望能活下去。
最為關鍵的問題,自然就是糧食問題,他們這最后一批工部局的英美董事,太明白即將會面對什么樣的處境。
目前的糧食購買,是每人每周限購一點五升,兩斤多大米而已,售價卻高達七塊多中儲券,平糶米只收中儲券不收法幣。而滬市的糧食黑市,大米的售價高達八百元中儲券一石。
英美僑民的手里,有一定數量的外匯和數量不少的法幣,這些將會成為最后的生存保障,用來換糧食是最基本的需要。
“只要你能為我們搞來糧食,錢不是問題,如果我們在滬僑民手里的錢花光了,美國政府會為困在滬市的僑民,向您支付必要的費用,這一點你可以向大使館發電確認。”明思德說道。
美國人現在是財大氣粗,發戰爭財發的底氣十足,作為工部局的美國董事,他說這句話毫無壓力,而且也確信,大使館肯定能夠為在滬美國僑民支付生活物資所需采購費用,總不能把美國人餓死在滬市吧?
萬一這種事讓國內的議員們知道了,必然會向總統發難,保障美國人的生命安全,這是政府的責任,一千多個在滬僑民而已,能花多少錢?
“目前在滬的僑民數量有多少?”許睿陽問道。
“根據公共租界的戶口統計數字顯示,目前在滬的英國人共有五千八百六十五名,美國人共有一千三百六十九名,還有一百五十二名荷蘭人,總計為七千三百八十六人。”李德爾說道。
英國僑民的數量最多,當年的大英帝國,可是殖民地遍布全球,號稱是日不落帝國,對華夏造成的傷害自然最大。
明思德這個美國董事,敢對許睿陽說美國政府能夠為本國僑民的糧食物資買單,但是李德爾卻不敢說,這件事只能由英國政府駐山城大使館來決定。
“七千多人的數量,每人就按照每天半斤大米的最低消耗,那還得三千六百多斤,等于每天三十石大米,一個月下來差不多要一千石,這個數目難度可太大了,不是我搞不到,而是這么多的糧食運到滬市,勢必會引起日本人的強烈反對。”許睿陽搖了搖頭說道。
“許先生,一天就按照半斤大米的數量來提供,實在不能再少了,我會給大使館說明情況,就按照黑市糧食價格給你結算。”
“當然,為了給你減輕壓力,你可以把三分之一換做是面粉,我們的飲食結構,吃面粉也是習慣的,但數量要提高到一斤。”明思德急忙說道。
別的困難都能克服,但糧食直接關系到生死存亡,每天半斤大米或者一斤面粉,這也算是最基本的保障數量。
要多了,許睿陽肯定不答應,可要少了,美國僑民的健康就要受到影響,趁著現在的環境還不算最糟,盡可能保持一個正常狀態隨時應對變化,未來的日子還不知道會怎么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