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李仕群的命令以后,對著十幾張軍用地圖和大量的地理資料,在省保安司令部駐地的作戰室,曹致新、羅保興和孫暮興,還有幾個少校軍官,研究了兩三天時間。
這次的選擇條件很明確,要尋找一處日軍防守薄弱的地區,在國統區和淪陷區的交匯地帶,關鍵是易守難攻,日軍或者是山城政府的軍隊,都不能發動大規模的圍剿,還得容易躲避。
“只有這里符合條件!”曹致新指著日軍軍用地圖的一個地名。
大家順著他的手指一瞧,是四明山,連接著甬城、紹興、余姚三個城市,距離蔣總裁的老家奉化溪口不算很遠,這里青山綠水風光秀麗,而且周邊山巒起伏,絕對是易守難攻,打游擊的絕佳地方。
四明山的南部地區,是山城政府第三戰區的地盤,特別是衢州和上饒等地,有重兵集結把守,只要越過溪口和新昌,進入到磐安縣的地盤,就是國統區了。
日軍的主要兵力設在紹興和甬城這樣的大城市,為了防范第三戰區的進攻,敵軍第十三軍把部隊放在金華和蘭溪,在四明山周圍沒有什么力量,而且大規模進攻很難實現,兵力根本施展不開。
“非常好,我們這些人向來做特務工作,對軍事方面的事情屬于外行,就委屈參謀長帶人,與楊杰和謝文潮他們到四明山一帶實地勘察,找到駐兵的最佳位置,我準備軍需。”
“只要地點確定了,我讓特工總部秘密派遣人員過去搞建設,把住處搭建起來,隨后轉移物資和糧食。山里的情況艱苦,鍋碗瓢盆、油鹽醬醋這些都得考慮到,還得采購發電機和油料,通訊電臺、電話線和電話機等也是必不可少。”
“我盡量拖延時間,多籌集一批資金,沒有錢發軍餉,就沒有士氣和軍心,接受軍官訓練團訓練的保安軍,你們要牢牢的掌握好,聽到風聲不對,就以演習的名義到湖州一帶拉練,隨時準備向四明山進軍。”李仕群說道。
他一旦做出了決定,就會毫不猶豫的去落實,而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籌集更多的錢、槍支彈藥和糧食物資。
想要建設一個游擊根據地給自己作為身價倍增的資本,好說不好搞,沒那么容易,再多的錢也不夠用。
保安軍不是地下黨的游擊隊,不管在多么艱苦的環境,地下黨的戰士們都能堅持抗戰,保安軍吃的是大米,地下黨游擊隊連棒子面窩頭都無法保證,他們靠的是信念,而保安軍靠的是金錢。
要是沒有足夠的糧食物資和軍餉作為支撐,李仕群知道,這些跟著他打游擊的保安軍,隨時都會拿著槍開小差。
類似的例子,在山城政府軍和汪偽政府的偽軍,那是數不勝數,最后發展到見怪不怪,成為最常見的事情了。
滬市愚園路許公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