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發動戰爭的惡果,隨著時間推移,慢慢的呈現了出來。
征服了東南亞地區和西南太平洋地區,由此,日本也控制了這個地域的一億五千多萬人口,將近四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要是加上以前侵占的地區,包括朝鮮、華夏淪陷區和法屬印度支那地區,總面積竟然達到了七百萬平方公里,人口約五億!
這么龐大的占領區,根本不是日本一個島國能消化的,后遺癥相當明顯!
日本政府發現,自家的戰線拉得太長,同時應對兩個戰場的消耗,政府的財政和戰爭資源不堪重負,而中途島戰役日本聯合艦隊的慘敗,也引起了日本政府的警惕,他們迫切需要華夏的資源進行輸血。
因此,在去年十二月十八日,日本政府和軍部經過考慮,出臺了新的對華策略,當月的二十日,汪經衛應邀秘密訪問日本,交還租界和撤銷治法外權的事情,這才重新提上了日程。
其實日本政府的目的,是為了借助這兩件事,讓汪偽政府增加更多的政治資本,與山城政府競爭民心,更是為了把汪偽政府綁在自己的戰車上。
一月九日,金陵政府對英美宣戰,這當然這只是個形式,但是在第二天,兩邊就開啟了相關的談判。
三月九日,汪偽政府和日本方面簽署《日本交換在華專管租界實施細則條款》和《附屬諒解事項》,大方向基本確定下來。
三月三十日,日本把杭洲、蘇洲、漢口、沙市、津城、榕城、廈門及山城的租界,交給汪偽政府,同日,北平東交民巷使館區交給汪偽政府。五月二十八日,廈門鼓浪嶼公共租界,交還給汪偽政府。
最為麻煩的就是滬市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因為日本人不舍得放棄,這可是號稱租界中的精華部分。
歷時六個月的談判,最后在六月三十日的時候,由汪偽政府的外交部長褚民誼和日本駐金陵大使谷正之,簽署了《關于實施收回滬市公共租界之條款》和《附屬諒解事項》,約定在八月一日收回租界,滬市市長陳恭波發表了告市民書,宣布了這件事。
接收法租界的談判,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法國人也是不愿意放棄,提出很多苛刻的條件,意圖繼續霸占法租界,談判遲遲沒有進展。
在日軍的協助下,汪偽政府一反常態的強硬起來,法國人擔心遭到武力接收,不得不做出了讓步。
到七月二十二日,汪偽政府外交人員和法國維希政府的全權代表團,簽署《關于法國交還滬市法國專管租界實施細目條款》和《附屬了解事項》,約定在二十九日舉行正式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