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武成王便領五萬精銳入城。這武成王,便是昔年大秦的鎮南侯。
武成王在南方,頗具威望,是以,武天瞾命其領兵出了天京城,前往后方穩定軍心民心,再伺機勤王。
不想這武成王,另有打算,如今卻已和北方聯軍溝壑一氣。
武成王見了三教之主等人,拱手說道:“小王見過眾位道主、教主、方丈!”
太平道主說道:“武成王,我們之前議定的事情,在座各位,并無異議。”
“如此!多謝!”武成王說道,他飽經風霜的臉上,喜怒早已不形于色,任誰也不知他心中所想所思。
“只是,你久經戰陣,眼前的巷戰,卻非我北軍所長。還須仰仗你……”天魔教主說道。
武成王劍眉深鎖,嘆了一口氣,說道:“各位道主、教主、方丈,這天京城,古之國都,大大小小的街道小巷不計其數。如此這般打過去,只怕精銳損失殆盡了,也打不進皇城。”
“不知武成王,有何計策?”法相寺方丈開口問詢,眾人心中明了,倘若論及修行,眼前這些道主、教主必是口若懸河,舌燦蓮花,只是談到兵法,卻又遠遠不如眼前這位武成王了。
自古以來,王者前綴有“武”者,皆是百戰猛將,常勝將軍。武天瞾稱帝,封其為武成王,也有此意在其間。
北方戰亂已久,雖說北軍之中,亦多有驍勇善戰的將領,但是南北地形各異,論及巷戰,也未必抵得上眼前的武成王。
武成王思索片刻后,說道:“或可集中兵力,以伏魔金剛、七手魔人、太平力士作先鋒,北軍十余萬精銳,加上本王的五萬精銳,殺出一條血路,直搗內城。內城便是皇城,皇城一破,天京城內其余諸軍兵士,失了主心骨,便只有兩條路可走,要么突圍,要么投降。”
三教之主等人陷入沉思之中,似乎在思考武成王所提之計策。
武成王又說道:“這天京城的城樓城墻雖然陷落,但是如今卻變成了鐵桶陣,為今之計,便只有將所有兵力集中,調整為錐形之陣,猛扎進去,捅破皇城……”
天魔教主微微一笑,說道:“此計策甚好,只是破陣之時,還須武成王親自領兵前往,那些吳兵見武成王都已棄暗投明,必信心崩塌,再無斗志。”
“好!本王親自領兵前往!”武成王咬咬牙說道,心中卻是暗自嘆息,心道:“這是納投名狀啊!呵呵……將來的史書之上,怕是又得記上本王一筆,倒戈將軍、倒戈王爺之名,本王是背定了……”
……
當夜,傳令兵四動,北方聯軍退出巷戰,于城南集中。
武成王親自領兵,以伏魔金剛、七手魔人、太平力士作先鋒開道,再以北方聯軍十萬精銳,以及自己的五萬南軍精銳沖殺,輔以數千寶筏境修士從旁協助,硬是殺出一條血路,直搗皇城。
一路沖殺之時,北軍精銳,皆大呼:“吳帝無道,武成王已反,速速投降!否則,悔之晚矣!”
此言一出,吳兵初始不信,待見到武成王亦在北軍陣中之時,不少吳兵萬念俱灰,皆心道:“就連武成王都反了,難道吳帝當真不是天命之子?我等死戰,又有何益?不過是白白犧牲性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