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樂幫,燕明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雜役,走了便是走了,也無人過問。
“按照這長樂經的修行之法,無論是練皮毛,還是練血肉,又或是練骨骼,皆是大耗錢銀之事。或許,我該去一趟黑風山了。”燕明心中思索道。
黑風山,屬九龍山脈,在谷縣之北,與鄰縣接壤。
山中,聚有悍匪二百余人,平日里,靠打家劫舍、敲詐勒索為生。
這黑風山的匪患,連綿多年,久剿不滅。那谷縣的每一任縣令,任期之內,皆派兵剿匪,意欲平了匪患,以作政績。
當然,每次到黑風山剿匪之時,縣令亦要拖上長樂幫的一干人等。長樂幫要在官府之下討生計,迫于無奈,亦得派出數十人跟隨前往。可是,每次剿匪依舊是無功而返。
一來,黑風山的地形復雜,易守難攻。二來,那一眾土匪悍不畏死,其中又有三位當家,武藝高強。那大當家鄭大虎,擅使一柄一百八十斤的開山斧,九十九式斧法一經展開,數十官兵都近不了身,擋者披靡。二當家何二狗,精通潑墨劍法,三十三式劍法一出,化作銀光,厲害非常。三當家鐵三牛,單手持一百二十斤的大銅錘,揮動之間,虎虎生風。
這三位當家,都武藝高強,又是心狠手辣之輩,領著一眾悍匪,憑著地利,屢退前來進剿的官軍和長樂幫。
官府的那些官差和廂兵,都是拿著餉銀混日子,雖說武器占優,可終究是好吃等死之輩,一向欺軟怕硬,欺負縣中百姓尚可,至于剿匪,那就只能是“呵呵”了。官差和廂兵尚且如此,長樂幫的幫眾就更是做做樣子,出工不出力。
……
黑風山的土匪,既要想方設法從附近村落之中搜刮錢銀和食物,又要應對官差廂兵的圍剿,一向是掙扎求存,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之下,個個狡猾如狐。
為防官府中的探子混入其中,凡外人要進入大寨之中,無一不細細核實身份,想混入黑風山大寨,著實困難。
只是,燕明早有準備,他在上黑風山之前,找來筆墨紙硯,默寫了一份長樂經。
黑風山與長樂幫同在谷縣,為了利益,多有摩擦。那長樂幫,又多次隨官府前來圍剿黑風山,也算是“死敵”。
燕明有了長樂經這“投名狀”,進入黑風寨便容易了許多。
……
黑風山大寨,筑在山巔,依山而建,三面絕壁,惟有一條路可以上寨。
簡易的城樓之上,十數位手拿勁弓,身負箭筒的小嘍啰,來回巡查走動。
“果然是易守難攻之地。”燕明望著眼前的黑風大寨,心中嘆道。
“兀那小孩!干什么的?”城樓之上,一位小嘍啰喝問道。
“大哥,別射箭,我是來投誠的!還請諸位大哥打開寨門,放我進來。”燕明大聲說道。
“投誠?你一個小孩,投什么誠?”城樓上的小嘍啰不解的喝問道。
燕明朗聲說道:“我早聽聞黑風山三大當家之名,心中慕之,我原本是長樂幫的一個雜役,如今棄暗投明,特來投誠。”
“雜役?還是長樂幫的,哈哈……”
“雜役來投誠?這鬧的是哪一出啊?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