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三年,大烈、大新、大秦三國之間的爭斗,已日趨白熱化。
大新以一敵二,猶有余力。
大烈一敗再敗,已被大新削去了近三分之一的疆域。倘若不是大秦牽制著大新的一半兵力,只怕已兵敗如山倒。
終于,大秦皇帝張百刀親自領兵百萬,一路勢如破竹,向集結重兵的邊城開拔。
大新王朝丟掉鄰近西域的千里平原,皆因這千里平原并無險可守,西域的騎兵,縱橫馳騁,即便是紅衣大炮,亦不可制。
但是在往前,便是數百里的丘陵之地了,其后,又是平原。
這邊城更是這片丘陵之地的要塞關口,大秦要向破入大新之腹地,此城便非攻下不可。
只是這邊城,墻高城深,極是險要,易守難攻,更有紅衣大炮之助。更何況,那大新王朝的帝君,早在此城及其周邊,布置重兵百萬,嚴防死守。
凡是攻打堅城或險要關口,進攻之兵力,非得是守城之兵的六、七倍不可,且曠日良久。
張百刀、張太來等人,策馬陣前。
此時,張百刀身穿九龍五趾的龍袍,大手一揮,便有數萬兵士抬了云梯、撞木等上前。這數萬兵士,內穿蛛絲織成的軟甲,外穿鋼甲,奮勇向前。
邊城高的的城墻之上,數百門紅衣大炮轟鳴。一顆顆炮彈,落在一眾沖鋒的大秦兵士之中。
這數萬大秦兵士,內穿蛛絲織成的軟甲,外穿鋼甲,防御力頗強,兼之這些兵士又修燕明所傳的煉體之法。
那炮彈炸開后所產生的彈片,也不易傷了這些兵士。
與此同時,大秦一方的百門重炮,也轟鳴了起來。
無數的箭矢,如漫天暴雨,往來飛射。
數百門重炮狂轟不止,無數的箭矢落下,還有無數的火器擊發出的彈片,即便這數萬兵士防御極佳,當到了城下之時,也傷亡了過半。
張百刀又是大手一揮,又有數萬兵士向前沖鋒。
慈不掌兵,戰場之上,不是你死,便是我亡,沒有半點輾轉。
邊城之上,不斷有金汁、毒液傾倒而下。
那先鋒的殘余兵士,不時引弓射向城頭,以此還擊......
那第二波數萬兵士,腿腳極快,顯然輕身功夫極佳,在戰場之中,奔行極快。不多時,便到了城墻之下,這些人個個身輕如燕,施展輕功,欲飛躍上城墻。
只是,那邊城上的兵士,也絕非易與之輩,手中的弓箭、火器,不時向下射出長劍和彈片。
“轟隆!”天空之中,風云變幻,烏云陣陣。
碩大的閃電,分別擊在城上城下。這便是雙方修為高深的術士,集結在一起作法了。
忽地,天空之中,烏云漆黑如墨,掩蓋了大日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