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曾國藩則有這個資源。
他的湘軍幫他聯系的各種士紳豪商不知道有多少。
“也不知道曾國藩的湘軍,打到哪里了。”
雖然吳彥已經被封為了奉命大將軍,代表咸豐帝統領平叛事宜,可各地、各部門的不配合,卻讓他缺乏足夠的情報。
思來想去,還是找不到好辦法的吳彥,決定還是先把楊秀清弄死了再說。
丹陽郡城他是不會打的,要打也只打南京城,而且也不是現在就打。
他需要在平叛的過程中積累更多的力量,并且達到功高震主的程度,然后就是……
“主上,已經準備妥當了。”
鄭師爺進來匯報了一聲,吳彥也就暫停了思考,跨上他才得到的御賜寶刀就出了營。
這把刀是和圣旨一起來的,說是當年努爾哈赤用過的寶刀,吳彥對于什么努爾哈赤并不感冒,他之所以佩戴,是因為這把刀是真正意義上的寶器。
比他從系統那里得到的,原本屬于丁修的御林軍刀還要厲害一些,這也正常,畢竟是努爾哈赤嘛,清朝的開國皇帝,而丁修只是一個江湖人士。
清朝有五帝刀的說法,指的就是努爾哈赤、順治、康熙、雍正、乾隆這五個皇帝的御用寶刀。要說五帝刀的特點,順治刀不殺戮,康熙刀專殺文武大臣,雍正刀輕易不用,乾隆刀只能用土豪兩個字來形容。
真正適合戰場的,也就是努爾哈赤的刀了。
傳聞中,努爾哈赤也有過帶著三個人,擊退了八百敵軍的神奇戰績。
真假不去考慮,但刀是真的好刀,全長94厘米,刀刃75厘米、寬4厘米,吹毛立斷、削鐵如泥。
帶上這把刀,吳彥就更為不滿了。
“圣旨和刀都能送來,糧草送不來,呵呵……”
營地外并沒有多少兵馬,只有區區百騎而已,在吳彥出來之后,就跟著吳彥去往約定的地點。
沒帶那么多人,是擔心楊秀清聲東擊西,有火槍在手的狀元營,真要是只守不攻的話,楊秀清就算帶著五萬人來打,也得死傷過半。
而且還有探哨偵查情況,楊秀清的大營有所異動,或者是突然出現不知底細的大量兵馬,吳彥也能夠回營進行有效的應對。
約戰的地點,距離他的營地也就五里路而已,拍馬很快就能夠趕到。
“可惜了。”
一到地方,吳彥就嘆了一口氣。
除了已經搭建好的擂臺之外,太平軍那邊來了有上千人之多,都是騎兵。
但并沒有打出楊秀清的旗幟。
原本吳彥還想著,哪怕楊秀清帶了上萬人來觀戰,他也要強行破陣殺了對方。
但名聲在外的情況下,楊秀清就算是真的來了,也不敢明目張膽的來,必然是躲在騎兵之中觀看。
事實也正是如此,楊秀清第一次見到吳彥的時候,就感覺到了非常大的威脅,因為他清楚的看到,吳彥只帶了區區百騎。
正常情況下,他帶來的上千騎兵,一個沖鋒就能夠把這百騎拿下,可如果其中有了趙無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