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以誠。”吳彥點名道:“這江北大營之中,還有多少糧草?”
雷以誠其實不準備說實話的,但他也知道場中有一些人并非琦善的人,也就是不和他一個陣營,于是只能實話實說。
吳彥滿意的點頭,說道:“即刻安排人手,準備糧草送到河對岸的狀元營,小六,你帶幾個人回去,讓鄭師爺準備交接。”
剛剛險死還生的小六,就是劈了吳彥一刀,還打了吳彥一槍的那個小六,目前是吳彥的侍衛頭領,當即領命帶人離開。
雷以誠不敢拒絕,在這件事情上也不敢陽奉陰違,他們準備陽奉陰違的是之后攻打南京城,或者是和太平軍作戰的時候。
“再著人準備兩萬套冬服,狀元營一萬,武營一萬。”
吳彥繼續下令,江北大營的錢不花白不花。
可雷以誠卻為難的說道:“大將軍,不是我不聽令,而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雖然我是幫辦軍務大臣,可咱們江北大營之中,卻已經沒多少錢了。之前琦善……已經和我等商量著讓兵卒們捐出餉銀,為軍中購買糧草、軍械、冬服等一應事物。”
這是實話,也是江北大營明明是正規軍,之后卻打不贏太平軍的原因之一。
餉銀都捐出去了,誰給你賣命啊?
吳彥皺眉,但也不好在這個時候殺人立威,因為確實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略微沉吟,吳彥就問道:“你是不是在安排人收厘金?”
雷以誠老實的回答道:“回大將軍,確實如此,但因為咱們身處戰區,過往的客商并不多,就算我們已經百取其十,也難以湊夠軍餉。另有一事要稟告大將軍,收取厘金乃是琦善座下幕僚錢江獻策。”
這是雷以誠擔心吳彥讓他瘋狂收取厘金,到時候天怒人怨他必死無疑。
被點名的錢江也在場,身軀一抖,就在心里罵了起來。
厘金制度確實是他想出來的,但他是獻策給雷以誠而非琦善,只是因為他這個人善于鉆營,又因為厘金制度的功勞,被琦善看在了眼里。
吳彥略微有些意外,他還一直以為厘金制度是雷以誠發明的,原來還有個錢江啊。
“錢江。”吳彥點名問道:“既然是你提出來的厘金制度,那為何不收取外商的厘金呢?”
厘金制度可以說是幫助清廷打敗太平天國的關鍵,但這個制度有很多弊病,增加普通人的經濟負擔、抑制商品流通這些就不說了,影響最壞的,就是只對內不對外。
只收華夏人的厘金,不收在華夏做生意的外國人的厘金。
國外的生產力在這個時候,本來就高于國內,因為厘金制度造成的成本上升,一方面提高了國內出口產品的價格,另一方面變向降低了國外商品的成本。
此消彼長,國內的工商業發展就遭遇了嚴重的摧殘,國外的工商業,因為華夏這個龐大的市場,而有了更好的發展機會。
這也是近代的華夏,工商業實力遠遜于國外的主要原因之一,影響很嚴重。
而聽到吳彥的這個問題,錢江就懵了。
為啥不收外商的厘金?
我也得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