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前線戰報的曾國藩,甚至是沒有任何猶豫的,就召集了他的幕僚,以及湘軍的所有高層將領。
但他自己什么都沒說,而是提前安排了心腹幕僚。
“大人,我等漢人,理當反清復明。大明國武帝趙無極,乃不世明君,我等效忠,不為功名利祿,只為天下蒼生啊。”
幕僚說完之后,營帳之中的其他高層,也都紛紛出言附和,沒有一個人說要繼續效忠清廷,因為繼續效忠清廷的后果,就是他們要去和東京城的狀元師打仗。
和那不可思議的白馬義從打仗,和出道至今未曾一敗的武帝趙無極打仗。
他們可不想死。
反之,清廷雖然勢力最大,此時的太平天國所掌控的地區、人口,也要遠遠超過大明國,但他們卻不怕和這兩方打仗。
不說湘軍的戰斗力本來就和這兩方差不多,只說大明國的新式火槍,也完全足以提升他們的戰斗力。
就算不給他們新式火槍,原本就掌握了一萬五千支火槍的大明國,這一戰之后又有了兩萬支火槍,算上前后總計至少一萬五千個外國人俘虜,又能換來多少火槍?
列強的火槍雖然不如白馬義從的新式火槍,但肯定是要比清廷的火槍好的。
大明國的兵力,其實只有五萬人,根本用不了那么多的火槍,守城的士兵、維護城內治安的士兵,也不需要火槍。
那么,多出來的火槍會給誰?
“唉,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曾國藩表情為難的感概了一聲,說道:“既然諸位都欲投大明國,那就投了吧。”
這一句話之后,湘軍營帳之中,瞬間充滿了輕松快活的氣氛。
略作安排之后,八萬湘軍,就開始向著東京城的方向行軍,但他們卻沒有直接去東京城,而是去了和東京城很近的蘇州城。
八萬大軍到來,都沒打蘇州城,蘇州城就大開城門。
而后,以蘇州城為投名狀,曾國藩在猶豫了片刻之后,只帶了一些心腹,沒有帶多少兵馬就直接去了東京城。
到達城外的時候,曾國藩等人就看到了密密麻麻的外國人尸體,以及同樣密密麻麻的外國人俘虜。
想著這些人曾經把清廷大軍打的毫無還手之力,對于大明國的戰斗力就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
在城外等了片刻,曾國藩等人就看到了前來迎接他們的鄭尚書。
說起來,鄭尚書的心情有些復雜。
一方面,大明國大勝他的心情自然是非常好的,另一方面,在得知曾國藩要來投靠,以及他的皇帝陛下準備對曾國藩做出的安排時,他的心情又有些難過。
才從鄭師爺變成鄭尚書,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就要被擼掉了。
但大明國內,無人敢于反對趙無極的命令。
“曾大人。”
“鄭大人。”
雙方略作客套之后,鄭尚書就帶著曾國藩一行人進入了城內,直奔簡陋的皇宮。
讓曾國藩等人非常意外的是,他們這一次來帶來五十多個護衛,這些護衛有刀有火槍,但入城的時候卻沒人讓他們交出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