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改制六部,因為六部過于臃腫,職能繁復,效率低下。”
“朕欲設置外交部,負責外交事宜。”
“教育部,負責教化萬民,讓朕之大明人人都識字。”
“還有陸軍部、國稅部、農業部、民政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商務部、退役軍人事務部、衛生部、工業部。吏部、禮部、刑部暫時不改,但涉及到的相應權利要移交。”
“其次是設置內閣,目前的十七個部的尚書,都將成為內閣成員,吏部尚書曾國藩,你來任首相,錢江,你兼任國稅和財政部尚書,為副相。劉麗川,你任陸軍部尚書……”
“最后,你們要說的朕都知道,現在不是改制的好時候,地方的行政機構沒有改變,儲備人才不夠,一旦改制就會徹底亂掉。但是,朕要你們十年之內做好改制的準備,以南京、東京兩城為試行,一年半之后,增北京、廣州兩城試行。”
改制不可能說改就改,吳彥所說的這些部門也不夠齊全,之后還要增設改制,比如刑部就是一個重點改制對象。
還有督察院、大理寺之類的衙門,也都需要大刀闊斧的改革。
但現在不能輕易改動,總是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吳彥決定從現在開始,畢竟這兩年時間,占據了長江以南所有地區的大明帝國,已經有了改制的基礎。
曾國藩的情緒非常復雜。
吳彥說首先的時候,他覺得要亂套了,作為吏部尚書,他很清楚增設這么多部門會出現爭權奪利的現象,也會因為突然增設新部門,產生職能重復,下面的人摸不著頭腦不知道該找誰的情況。
就算是吳彥在大明帝國‘言出法隨’,也不可能有那么多時間管一些小事情,所以這些麻煩肯定會歸于他這個吏部尚書的身上。
可在吳彥說其次的時候,他就有一種喜不自勝的感覺。
當初投靠吳彥,除了因為知道打不贏當時的狀元軍之外,也和吳彥承諾的‘君主立憲制’有很大的關系。不過,他雖然這三年多的時間里一直在做首相夢,可怎么也沒想到這一天會來的這么快。
真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而當吳彥說最后的時候,曾國藩松了一大口氣的同時,又激動不已。
松氣的原因是吳彥給了他改制的時間,激動不已的原因是京城現在還在清廷的掌控之中,長江以北都在清廷手中。
而一年半之后就要在京城改制,豈不是說……
其他人也都因為吳彥的最后一句話,而暫時忘掉了改制的艱難,都激動不已。
“陛下,要北上了嗎?”
曾國藩聲音都有些顫抖的問了出來。
吳彥笑了笑,說道:“一年之后,朕御駕親征揮師北上,必定在三個月的時間里覆滅清廷。”
三個月覆滅清廷?
就算說出這句話的人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大明武帝,曾國藩等人也根本就不相信,因為清廷不僅有百萬大軍,更是極有可能獲得西方各國的支援。
誰都知道,那些國家不愿意看到華夏被大明帝國一統。
雖然大明帝國打那些國家也是戰無不勝,但以前是有白馬神槍的優勢,而現在外國人也有了白馬神槍,怎么可能還那么容易打贏?
“怎么,不信朕啊?”
吳彥笑呵呵的問了出來,他說三個月就是考慮到了西方各國會參戰,事實上,就算是西方各國想要觀望一陣,他也會用手段讓西方各國參戰。
不然的話,分分鐘讓清廷投降,還能讓清廷幫忙解決那些堅定的保清黨。
“臣等不敢。”曾國藩帶頭說道:“陛下文治武功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區區清廷不在話下。”
其他等人也都如是附和。
這讓吳彥忍不住嘆了一口氣,想打個賭裝個逼都沒人配合。
無敵,就是這么寂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