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了!”
咸豐帝怒視眾人說道:“朕乃天命之子,今御駕親征,尚不惜死,爾等竟然怯場畏死?”
群臣跪倒一片,紛紛告罪否認三連,但就是不同意咸豐帝去淮安縣城,甚至不讓咸豐帝去宿遷大營。
咸豐帝面有難色。
并不是為難該如何說服手下們,而是想不明白吳彥帶著兩萬近衛軍,就能直接揮師北上,可自己帶著十萬大軍,還有前后四十萬清軍精銳策應,更有四十萬四國聯軍。
這些人怎么就不敢讓自己去呢?
或者說,這些人怎么就不敢靠近戰場呢?
果然該亡。
“朕有五十萬大軍,他趙無極趕來刺殺朕,那讓他有來無回,武功天下第一?朕手下就沒有高手了嗎?”
仿佛是為了印證咸豐帝的話,被封為十三太保的十三個絕頂高手同時站了出來。
他們都是咸豐帝這三年時間里收的護衛,各個都在江湖上有極大的威名,武功也被清廷的高層們見識過了。
“若是趙無極敢帶兵沖陣,那就讓僧格林沁、勝寶、雷以誠,還有四國聯軍直接包圍過來。沒了城墻之利,他趙無極還能帶著兩萬人飛上天逃走不成?”
有理有據。
咸豐帝最后說道:“朕的話講完了,誰同意?誰反對?反對的站起來讓朕看看。”
這話說出來,十三太保等站著的侍衛,也全都跪下了。
咸豐帝還是有足夠權柄對他們生殺予奪的。
一切既定,清廷的兵馬就開始大規模調動了起來。
四國聯軍對于咸豐帝的命令,本可以完全無視,但怎么看這道軍令對于他們而言都沒什么損失。
他們不相信,大明軍會選擇對付最難對付的他們,就算是大明軍被圍困之后要突圍,也肯定是要往清軍那邊突圍,想要刺殺軍方高層,也肯定是先去刺殺咸豐帝。
至于大明軍有援軍趕來?
他們還是那句話,見勢不對轉身就走,保存實力以備將來。
不過聯軍方面并不相信會出現什么意外,畢竟他們有三十五萬大軍,而大明軍只有兩萬人而已。
于是,真八十五萬大軍,直接沖向了吳彥所在的淮安縣城,隔著十里路的距離,把這座城團團圍住了。
四國聯軍只出動了三十萬人,留了三萬人在海州港口,還有兩萬人在船上。
等到包圍圈徹底的完成之后,所有人都有一種心中大定的感覺,無論是圍著淮安縣城的五國聯軍,還是被圍困在淮安縣城的大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