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就是追擊戰了。
行軍速度更快的大明帝國皇家近衛軍,在吳彥的帶領下,最先追擊上了清廷大軍的主力部隊。
戰果也在情理之中,清廷的兵馬幾乎是觸之即潰,每天都有隊伍和主力部隊徹底脫離,每天都有清兵在看到大明軍的時候,直接選擇投降,每天都有逃兵出現在清廷的軍隊之中。
一路追擊的過程中,那些出現在大明軍視線范圍內的城鎮,也都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投降。
眼看清兵潰敗逃亡,大明軍勢如猛虎,誰會瞎了眼的和大明軍抗爭呢?
或許是因為俘虜太多、投降的士兵太多,需要接受的城鎮太多。
也或許是因為吳彥需要讓這一路上的所有人,都看到清廷的末日即將到來。
還或許是因為吳彥需要一些時間,讓這一戰的戰果傳遍天下,以便于在之后大明一統華夏的時候,減少開戰的幾率。
總之,本應該在幾天之內就追上清廷真正主力的大明軍,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追擊了六百多公里的直線距離,從海州港口追擊到了京城。
因為時間的原因,早就得知前方戰敗消息的清廷勛貴們,該跑的都已經跑的差不多了。哪怕他們的皇帝陛下手里還有五萬大軍,即將逃回京城,也算是有一定的戰斗力,可所有人都知道大清要亡了。
不能跑,或者是準備轉投大明的那些勛貴官吏們,也已經通過種種方式,向大明帝國表達了投誠的態度。
京城人口眾多,可那些普通的百姓們,卻沒有多少人會選擇逃跑,因為他們早就期待著大明帝國一統華夏了。
這幾年時間里,清廷的賦稅不斷增加,而大明帝國的賦稅卻不斷減少,是個人都知道應該選擇誰。
基于以上種種原因,當咸豐帝帶著五萬殘兵回到京城的時候,卻發現……他進不去了。
因為京城里面的人已經造反了,打出了反清迎明的口號。
事實上,這一段被追擊的路程之中,咸豐帝已經遭遇了好多次刺殺,那些深知大清要亡了的將領、士兵,都想要拿到咸豐帝這個價值最高的人頭。
如果不是有十三太保保護,咸豐帝自身也擁有極高的武力值,她還真的活不到京城外。
但一切終于要結束了。
只剩下四萬多人的清兵軍營里,所有人都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因為他們看到了大明武帝和大明軍。
更看到了身騎白馬的吳彥,一個人沖向了他們的軍營。
有人開槍,卻被吳彥反手一槍打死。
有人提著刀槍劍戟沖了上去,卻被吳彥反手一槍打死。
只攜帶了兩把沙漠之鷹,以及十幾個彈夾的吳彥,甚至都沒能把彈夾全部用完,四萬多清兵就已經徹底的放棄了抵抗,看著吳彥一個人沖到了中軍大帳之中。
到了此時,吳彥真刀槍不入的絕世武力,也已經傳遍了天下。
不是所有人都堅信吳彥真的無敵于世間,怎么也殺不死,可逃命六百多公里的這四萬多清兵,連一個火炮都沒能帶回來,彈藥也幾乎消耗殆盡的情況下,很清楚他們殺不死吳彥。
有些勇氣的人,也在出手的時候被吳彥殺死。
武器落在地上的聲音響起,隨后趕來的大明皇家近衛軍,沒有耗費一發子彈,就把這四萬多人直接俘虜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咸豐帝已死的消息,也終于傳了出來。
大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