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能夠堅定聞仲態度的,則是天下大旱三個月了,他也沒聽說他師門的仙人們離開朝歌城,更沒有聽說通天教主降下法旨讓紂王服軟。
這一點已經很能夠說明問題了。
太乙金仙修為的聞仲,很清楚那些大羅金仙以及通天教主這樣的圣人,到底有多強大。
如果他們覺得沒問題,那就說明紂王做的沒問題。
既然如此,他何必做那種里外不是人的事情呢?
“可糧草之事……”督糧官面色為難的說道:“反賊袁福通統領的七十二路諸侯,我們已經打敗了其中十二路,但凡我們打下來的領地,都是滴雨不降。反之,我們還沒有打下來的領地,都是風調雨順。”
另有一名將領說道:“太師,若是長此以往的話,只需要有人傳言此事,我等打下來的那些領地,也有再反之勢啊。不止如此,若是天下皆知北海之事,那又該有多少諸侯造反呢?”
天庭暗調風雨,不僅僅是單獨把西岐給拉了出來,讓該地風調雨順,還讓在北海造反的袁福通統領的七十二路諸侯,各自統轄的領地也都風調雨順。
而一旦聞仲率兵平定了某地,那之后必然沒有哪怕一滴的降雨。
也就是這個時候北海相對偏遠,天下大旱產生的影響還沒有真正的爆發,一些消息還沒能真正的傳播出去。
不然的話,造反的絕對不止是北海七十二路諸侯了。
“你們可知,天庭為何讓西岐和北海風調雨順?”
聞仲又提出來了一個問題。
營帳中的將領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他們之中雖然也有練氣士,甚至有修煉成仙的,比如吉立和余慶兩人,都是聞仲的弟子,也是聞仲的隨身衛士將領,原本的命運會被封為雷部的二十四天君。
可畢竟不是聞仲這樣的太乙金仙。
在封神演義的原文里,說過聞仲是地仙而非天仙,綜合起來映照天地人神鬼五種仙,以及這個世界多寶道人給吳彥普及的修行境界,天仙就是大羅金仙,地仙就是太乙金仙,而天仙地仙之后的人仙、神仙、鬼仙,在多寶道人口中都是不值一提的。
但值得一提的是,神仙就是天庭的正神。
所以闡教和截教的仙人們,沒有一個愿意去當天庭神仙的,在他們看來,成了神仙還不如人仙呢。
當然了,天地人神鬼五種仙人的戰斗力水平,卻不能直接按照這樣的排位來衡量。
比如姜子牙,連人仙都沒能修成,也不是神仙,就是一個練氣士,但拿到了打神鞭之后想打誰就打誰,打中就能打死,猛的不行。
再比如截教的金箍仙,身為隨侍七仙之一,只是初入大羅金仙的水平,還不如現在的火靈圣母,也不如在闡教十二金仙之中排名第三的黃龍真人。
可只是一個回合,金箍仙就直接把黃龍真人給活捉了。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西游記中的鎮元大仙,雖然也是地仙,但人家是地仙之祖,手中有法寶地書,還有袖里乾坤這樣的神通,就算是觀音菩薩這種早就成就大羅金仙的尊位,在鎮元大仙面前也要以禮相待。
境界是境界,戰斗力是戰斗力,法寶和神通,都能夠影響戰斗力。
而此刻聞仲營帳中的將士們,不僅境界沒法和聞仲比,就算是戰斗力也沒法比,消息渠道和對于世界的認知程度也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
自然沒法回答聞仲的問題。
“因為人道昌盛。”
聞仲自己說出了答案,然后解釋道:“即便是天庭有執掌天命的權柄,可也不敢直接滅絕我人族。他們暗調風雨,獨留西岐和北海兩地風調雨順,真當是他們要以此來滅我殷商?要是滅我殷商,天下大旱三年就是了,可他們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