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的話說完,該交代的事情交代完,吳彥就帶著大軍出發了。
金靈圣母和龜靈圣母兩人,則在云頭之上跟隨,并沒有和吳彥以及大軍們一起,這也是為了避嫌,防止西方教在背后出手。
雖然吳彥等人并沒有確切的消息來源,但他們都堅信,這件事情必定是西方教二圣在背后出手。
這是基于他們對女蝸娘娘、元始天尊、昊天大帝、瑤池金母的了解。
簡而言之,就是這四位圣人還是要面皮的。
大軍并不算多,只有五萬人。
和冀州侯蘇護造反時統帥的兵馬數量一致。
這也不是因為朝歌城沒有更多的大軍了,只是朝歌城直接統帥的區域里,就能夠輕易的調動四十萬大軍,不比四大諸侯少。
在天下除了北海七十二路諸侯、冀州侯蘇護造反的情況下,朝歌城也可以調動諸侯手下的大軍。
輕輕松松糾集百萬大軍跟玩一樣。
但著實沒必要。
就連開始拒絕吳彥御駕親征的商容、比干、黃飛虎等人,也不覺得紂王在同等兵力的情況下會輸。
紂王的勇武之名,天下皆聞。
而且現階段也確實不好調動更多的兵馬,前有太師聞仲親率二十萬大軍,跑去北海平定叛亂,后又近千萬災民涌入新朝歌城外圍,需要大量軍隊駐守,不然就會出大亂子。
各地諸侯現在也是自顧不暇,除了蘇護這個白癡之外,誰也不愿意輕易調動大軍,因為打仗的時候軍糧都是諸侯的,不打仗的時候,軍隊就是勞動力。
不僅可以干活,還可以自行尋找食糧。
大軍開拔,朝歌城的百姓有不少自發的前去圍觀,他們有很多并不知道大旱的真正原因,只知道在五個月時間沒有下雨的情況下,他們還能夠有水使用,就是因為他們的王上請求了截教仙人們的幫助。
感恩之心人皆有之。
即便是那些聽到了小道消息,知道天下大旱是因為紂王得罪了天庭、圣人的,也不會否認紂王帶來的改變,和對他們的幫助。
別的不說,最近半年時間里,朝歌城的貪官污吏幾乎絕跡,最大的兩個貪官污吏頭子尤渾死了,費仲此刻還不知道在哪傳揚辛字呢,他們的生活自然會有很大的改變。
吳彥沒有趁機講什么話,因為不存在任何意義。
這不是西岐反商,而是冀州反商,無論是任何人來看,御駕親征的紂王都沒有失敗的理由。
出門遛個彎,需要信誓旦旦什么的嗎?
朝歌城的百姓們,不擔心勝負,他們唯一擔心的,就是這一戰之后,他們的紂王到底會不會殺無赦、誅三族。
因為朝歌城里面有的人,和冀州侯蘇護,或者是冀州叛軍之中的將領,就是三族之內的關系。
有些奇怪但又很正常的是,沒有人怨恨紂王要誅三族,反而是都在怨恨冀州侯蘇護造反。
正常的行軍速度,吳彥距離冀州越來越近。
起兵反商的冀州侯蘇護,還是沒能離開冀州范圍之內,事實上,他壓根就沒想過真正的反商。
只是因為被準提道人這個圣人給蠱惑了,所以才要起兵。
蘇護的想法原本是:你說娶我女兒就娶我女兒,還先上車后補票,我冀州侯不要面子啊?
所以一開始起兵只是為了要面子,只是為了爭取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