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不下去的時候,沒有人會繼續留戀所謂的故土,朝歌城遷移人口的工作就更容易完成了。
新朝歌城外上千萬災民,在寒冬到來之前,有不少都在制衣廠工作,成為了商朝時期的工人。
他們趕制出來的衣服,成為了在這個寒冬里拯救災民的大利器。
吳彥可以在大明帝國的世界帶來種子、帶來糧食,甚至是帶來棉花、布匹,但卻沒法帶來成品的服裝。
不是真的不能帶,而是帶來了就太奇怪了。
新朝歌城外圍,逐漸出現人滿為患的情況,人口的大量增加,讓原本已經有了秩序的災民安置區,再次變的混亂起來。
好在之前的災民們,應該功勛已經足夠,所以有了進入新朝歌城內生活的權力。
在他們分到了有暖氣、自來水的房子之后,給新來的災民們帶來了極大的動力,對于這個時代的人來說,自來水勉強還可以理解,但暖氣這東西是真的無法理解。
一時之間,新朝歌城就是仙人居所的消息,在災民聚居區真正傳開并被人信服。
災民增多的壓力得到了緩解,大量的勞動力讓新朝歌城在冬天的建造速度,并沒有下降太多。
等到來年春天,必然會引來新一輪的爆發。
吳彥設計之中新朝歌城的衛星城,以及專門選定的種植區、生產區,也可以繼續向外圍擴張。
新朝歌城必然會是這個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但絕對不是殷商唯一的城市。
在寒冬災害之中,同樣獲得好處的就是西岐了,因為西岐風調雨順不說,寒冬到來之后天氣竟然不怎么冷。
完全無視了地理和氣候的合理變化,竟然有了四季如春的感覺。
不過這里是神話世界,大地是平的,所以很多規則在這個世界并不適用。
西岐之地四季如春似乎也沒什么毛病。
大量附近的災民自發涌入西岐,西岐對于這些災民也是來者不拒,仗著之前征戰犬戎獲得的好處,以及風調雨順和原本就物產豐富帶來的資源,全盤接納不說,甚至還會派人迎接更遠處的災民。
這種和朝歌城爭搶災民的行為,并沒有引發朝歌城方面的反應,仿佛朝歌城正在全力建設新朝歌城,以及全力遷移災民,完全沒有多余的精力一樣。
姬昌和姬發都松了一口氣,然后更加賣力的接收災民,提升他們西岐的實力。
在沒有人工智能的時代,人口是決定生產力的最關鍵因素,除非仙人們徹底不顧天道運轉的規則,也不管什么因果業力了,直接干涉人間,自然能夠遠超人工智能程序。
但隨著西岐實力的增加,姬昌和姬發卻越來越擔心,因為朝歌城不管他們的原因,除了沒有足夠的精力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紂王想要摘桃子。
如果敗了,那西岐現有的一切都是紂王的。
“父親,這一次的朝歌之行,我代你去吧。”
伯邑考雖然不關心這些事情,但也不蠢,眼看著冬天即將過去,各地諸侯都要去朝歌城拜見紂王的時候,就主動的站了出來。
他怕他爹姬昌去了朝歌城,就再也回不來了。
因為天命的變化,如今的姬昌也不像是封神演義里面那么自信了,封神演義里,他很清楚他第一次去朝歌城會平安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