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公司也可以資助一些有能力的計算機方面的學生或者實驗室,我只是提意見,具體操作就全權由羅伯特代理了。”
“老板,按照你的計劃,是說計算機將來發展會很快嗎?”
“那當然,你想想一個人再聰明,他一天的計算量能有多少?計算機可是以秒而論的,你可以相像以后的發展會是怎樣的。”
“我明白的,以后我會往這方面靠攏的。”
“如果真的有急事,這次我回去港城會給你打電話留地址的。”
因為有了M國公民的身份,王璐是直接坐飛機回去的。雖然去E國轉機一趟,但還是再兩天后到了港城。
這次和王璐一同回來的還有這次在M國幫派的元老,也是位華人。他是以前江城老大的兒子,建國前去國外留學,自從他老爸下馬后就沒打算回去了。
新的國家成立會建設新的機制,像這位馮應麟就是為聰明人,知道就算是回去也沒什么好下場,所以有他老爸以前的布局,他在M國混的還不錯。
這次是聽王璐說要去港城開拓市場,不安與現狀的他決定跟隨王璐去看看。畢竟在全是金頭發的外國人中他是很難當老大的。
這時的港城也是比較混亂的,大戰過后才剛剛復原了幾年,由于對內地的封鎖,港城不能依賴轉口業,促使港城只能發展制造業,這也成為了港城之后將近三十年的支柱產業。
還有一方面就是這邊的房屋,醫療,還有教育都遠遠不足以應付日漸增加的人口需求,現在的居民普遍比較貧窮,當然比起自己的家鄉來說還是好很多的,起碼可以自己找工作。
各種原因促使這邊現在的街面上偶爾也會有嚴重的騷亂,雖然不影響王璐的生活,但王璐準備再這里也建立一個分公司,經常發生暴亂對自己的事業也沒有什么好處。
所以王璐本來就想開個小的辦事處就行的計劃又改變了。為了解決這邊的暴亂問題,解決居民和逃港人員的就業后不是就能改變混亂嗎?所以王璐就決定多開幾家工廠。
比如服裝,紡織,還有的就是食品廠。
自己的空間里能支持工廠的機械是有很多的,就算再來十個八個的工廠也沒有問題,不過由于銷路的問題只能先這樣,以后穩定了再擴充。
和再M國一樣,王璐選擇了一個從內地過來的三十幾歲的帥大叔李嘉燁來做為自己的管理者。
這位之前的家族再內地很是了不起,抗戰時期捐錢捐糧捐物,真的是面面俱到,可最近被小人陷害,他帶著父母妻兒逃到了這里。現在可謂是身無分文。
也許是當時幫相互的人太多,這里面也有那種有良心的人,通過重重關系,費盡心力把人送了出來,不然這一家人只怕就要家破人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