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在傳統芯片上兔子落后的是在是太多了,兔子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芯片制造企業,目前也只能量產14nm的制程工藝。
臺積電都已經可以量產5nm的制程工藝了,并且3nm制程工藝也正在進行中。
而芯片制造過程中光刻機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全球能夠生產高端的光刻機已被荷蘭A**L所壟斷。
在之前這種情況下,兔子才改變研發思路,轉變研發方向,將研發方向轉到未來芯片材料上打算彎道超車。
就拿碳基芯片來說,相比于硅,石墨烯作為晶體管材料的優勢在于更低的功耗和更高的效率。
這是因為石墨烯比硅具有更高的電子遷移率,電子運行速度達到1/300光速,比硅芯片快100-1000倍。
其次,石墨烯可以帶來更高的性能。目前硅基芯片最高的頻率是在液氮環境下實現的8.4G赫茲,筆記本電腦為了控制CPU功耗,主頻普遍控制在2G赫茲到3G赫茲之間。
相比之下,石墨烯芯片的頻率有望可達1T赫茲以上(1T赫茲=1000G赫茲)。幾年前,IBM就在實驗室中的石墨烯場效應晶體管中實現了155G主頻率。
從這就能看出兩者之間的巨大差距。
至于量子芯片那就更不用說了,目前,量子計算分為兩種,分別代表兩種不同的量子計算類型,鷹醬主攻的是超導量子計算方案,而兔子采用的是光量子計算方案。
這也是王晨最意外的一點,兔子研究的竟然是難度更高的光量子。
超導是需要要全程在超低溫(接近絕對零度)下運行,而光子不用。
基于光量子的量子計算機省掉了巨大的制冷設備和能量消耗,不受環境限制是巨大優勢,然而光量子的實現難度也遠高于超導。
不過王晨估計這也是被逼的,因為光量子有一個巨大的優勢就是光量子芯片完全可以繞開高端光刻機!
只是需要設計更多的微型光學元器件,這套復雜的系統也不能再用傳統芯片的生產工藝,需要研發新的工藝,并且光量子芯片基本在100nm左右,國產普通的光刻機就可以了。
以量子芯片的三個步驟也就是先構建量子霸權,然后夠操縱幾百個量子比特,實現一種專用的量子模擬機,最后造出可編程的通用量子計算機這三步來看。
目前兔子已經走在了第二步,也就是能夠實現100個甚至幾百個原子的糾纏,估計再有個二三十年就能將這東西給折騰出來。
當然要說這兩玩意誰更好,王晨肯定是傾向于光量子的,那已經不是電子而是使用光子。
不過不管是這兩種技術的中的任何一種其難度都不容小覷,王晨也是在琢磨這兩樣到底誰更適合目前的自己。
尤其是要考慮到目前地球基礎材料的情況下,光量子這東西到底能不能實現....
(人給我查傻了,媽蛋,讓我琢磨一下寫哪個好點,草....寫個小說我還要去研究這玩意...日..你們要有更好的建議可以和我說,我參考一下。
另,前面的章節都已經解鎖,沒看的可以去補一下,愛你們么么噠!最后的最后求一波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