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還好意思稱自己是演員呢?一點敬業精神都沒有!
可惜張昀雖然對這種行為不齒,但他也知道,人家演員提要求了,還是拿著高片酬的演員提的要求,劇組沒人敢說個不字。
不禿頭就不禿頭吧,出戲就出戲吧,只要別的地方做好就行了。
可真正讓張昀不能理解的,就是這個“別的地方”。
雖然這部劇的整體劇情沒有什么變化,但是在鏡頭的表現上,導演暗戳戳地給張東升加戲!
鏡頭是會說話的,導演不僅將許多沒必要的鏡頭給到了張東升,還增添了一些更加沒必要的小劇情。
簡而言之就是一句話,給張東升的扮演者陳杰煦,加戲!
這一點,是張昀最最不能忍受的!
知不知道看到演員加戲是一種什么感受?
惡心!兔子還不吃窩邊草呢!我還知道……
本來陳杰煦的戲份就非常足夠了,加戲本沒有必要,但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想的,偏偏就要在主劇情外面,給陳杰煦加一些沒用的劇情拖累節奏。
對于這個問題,老周的回答很無奈:這一切,都是為了挖掘陳杰煦的所有價值。
我們看電影或者看電視劇的時候,經常能看到開頭羅列出數個影視公司的名字。這些影視公司,就是這部電影的實際收益者,也就是投資者。這些投資者之中,又分為主投,跟投、參投。主投風險大,利潤高,跟投風險小,利潤小。
嘉良影視的影視劇制作,一般來說,華耀傳媒是主投,嘉良影視是跟投,再加上其余幾個小公司,湊在一起拍一部影視劇。
上一次的《沉默的真相》,就是以這種模式拍攝的。
因為華耀的項目實在太多,況且嘉良影視本身就是華耀的子公司,所以作為主投資方,華耀從來不干涉嘉良影視的拍攝,一切由嘉良影視自行決定。
而當初李嘉良十分想拍一部高品質的影視劇出來,所以《沉默的真相》的拍攝可謂天時地利人和,異常的順利。
然而這一次拍攝《隱秘的角落》就不一樣了。
誰讓《沉默的真相》太火,賺的錢太多了呢?嘉良影視剛籌拍《隱秘的角落》,想要投資的人就蜂擁而至,趕都趕不走。
這是好事,嘉良當然來者不拒,全都收了下來。
華耀傳媒兩千萬,嘉良影視五百萬,還有零零散散的一些跟投,有將近一千萬。
而除此之外,有個名為合繪傳媒的公司,投了一千萬。
這么一算,總投資加起來超過了四千萬,資金無比充足。
正是因為投資高,所以要請陳杰煦這種大流量,以確保在不虧本的情況下,還能賺到更多的錢。
合繪傳媒的投資較高,有著一定的話語權,華耀又不怎么管,所以這部劇的一些決策,都是嘉良和合繪一起商量的。
也就是說,請陳杰煦這事兒,李嘉良是同意的。
而既然請了陳杰煦,那就必須要對得起陳杰煦將近一千萬的片酬,所以,合作雙方決定,在不影響大致劇情的情況下,突出陳杰煦的戲份,讓陳杰煦作為真正意義上的男一號,以求能讓韭菜們開心,順利地“割韭菜”。
如此這般這般如此,搞來搞去,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了。
劇情還是那個劇情,但味道,算是徹底變了。
而這一切,作為編劇的張昀,從頭到尾都不知道——劇本賣出去后,他就不配知道了。
“果然啊,資本家眼里,永遠只有利益。”
弄明白來龍去脈的張昀,苦笑一聲,仿佛又回到了在地球時那種憋屈的狀態。
自穿越以來,他頭一次覺得,當個編劇,挺沒勁的。